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与安全保障及评估技术研究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建设工程学部 时间:2017-07-31 16:20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来的关于建设科技强国的指示精神,大连理工大学坚持“两个牢牢把握”,深入践行“红色基因”,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现就2017年获批的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系列报道。

近日,我校建设工程学部董国海教授主持的“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与安全保障及评估技术研究”获批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是国家站在历史高度、着眼世界大局、面向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合作长远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加快建设“海丝”沿线港口航道、海峡桥隧等海洋工程,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沿线地形边界复杂、遭受台风暴潮频繁、波浪动力频域宽广、海岸底质差异明显、大洋海域洋流作用突出,复杂变化环境下,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与安全保障及评估面临诸多难题。“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与安全保障及评估技术研究”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组织实施的。

 

围绕“海丝”关键节点,研究不同海洋动力环境下近岸水动力泥沙相互作用机理,发展波流相互作用与波流边界层泥沙运动理论,预测海洋工程泥沙冲淤演变趋势。研究大气-海浪、海流-海浪等耦合机制,发展海洋动力环境数值预报中的同化技术与预报解释应用技术,形成海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系统及保障产品。研究低频波浪激发港湾振荡机理及其对港口安全影响机制,发展港湾振荡模拟技术及港内安全评估技术,构建港口工程安全保障及评估系统。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桥隧工程局部冲刷和基槽淤积、航道骤淤精准预测及其安全评估技术,建立桥隧和航道工程安全保障及评估系统。研发海洋工程动力环境安全保障及评估系统,依托“海丝”关键节点进行应用。

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以提升港口航道、海峡桥隧等海洋工程安全保障能力为总目标,研发海洋动力环境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及解释应用技术和保障产品,突破波流相互作用、港湾振荡、泥沙冲淤等小尺度过程精细化预报难题,形成海洋工程动力环境安全保障和评估系统。本研究将全面提升 “海丝”沿线海洋工程安全保障及评估能力,策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该研究团队自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低频波浪、港湾振荡、波浪非线性以及数据时频处理方面的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不同地形和水流对低频波浪生成的影响以及港湾振荡机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近年来研究团队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被SCI收录95篇、EI收录144篇。部分成果为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所采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研究成果在我国烟大铁路轮渡、上海洋山深水港、中缅原油码头、核动力平台等重大项目中得到应用。相关研究满足了国家重点工程的重大需求,推动了技术创新,促进了国家和行业科技进步。

责任编辑:姜雪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