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大工人物 > 正文

【大工人物·校友篇】程泽坤:至情至性的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作者:金小渝 来源:校友工作处 时间:2017-06-19 16:21

1995年,走出大工校门的程泽坤如愿走进了原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的大门,成为中国水运工程设计大军中的一员。

22年间,程泽坤坚持创新工程、直言技术,在不断追求事业的征途中实现自身价值,先后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重大工程杰出人物。2013年,他不负众望,被评选为第二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读学位是为了更好地干活,为了做更优秀的工程!

1989年,本科毕业的程泽坤为了继续深造考取了大连工学院的研究生,这一读就是6年,直到1995年博士毕业。

“硕士毕业时,我本打算工作。”1992年,大工结构系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很抢手的。但导师赵乃义教授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决定,“你再去读一个力学博士,对你将来解决复杂结构设计问题有帮助。”在程泽坤看来,读书就是为了更好地干活,为了做出更优秀的工程,抱着这样的念头,他又踏上了读博的征途。

程泽坤博士期间师从钟万勰院士,博一下学期就跟另外两个师兄弟一起被安排到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水池、水塔标准图设计工作。这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作,涉及到几千套图纸和对应的计算书、施工说明等相关文件,程泽坤三人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通过编制软件实现自动生成上述文件。这对师兄弟三人都是一项全新的挑战,“我们只做过结构分析,编程绘制标准图这可没做过!”三人只能边学习边尝试,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摸索和尝试,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程泽坤的学习习惯一直从他的大学时代延续到现在,学习已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忙完工作后,他总爱翻一翻资料或书籍,从业界期刊杂志到各单位工程档案材料都被他视为学习资料。事实上,他在主持设计中,许多创新灵感也正源于他的这一习惯。

2000年,时任三航院副总工程师的程泽坤刚到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报到,就碰到一件棘手的事儿。该项目设计团队第二天一早就要同香港业主雇用的英国技术专家讨论前期结构设计方案。但由于方案属空间结构,需采用大型通用分析软件计算,而熟悉该类软件的人并不多,大家不免对第二天的交流有些担心。程泽坤却在此前的学习中对该软件有所涉猎,他亲自上阵,挑灯夜战,在完善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还按照不同标准和要求,提出了备选方案。第二天会议上,业主方高度赞赏了三航院的技术方案,程泽坤这位年轻的副总工程师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创新之志

1995年,程泽坤因一封自荐信来到三航院。随后的五年里,因国家政策调整,水运市场陷入低迷,而与之相关的道路、桥梁等土建市场却形势一片大好,引得水运行业大批设计师、工程师出走。程泽坤留了下来,因为一个最质朴的念头:咱得有感恩之心。

1995年,即将博士毕业的程泽坤在图书馆翻看《改革开放上海市十大重点工程》一书,其中一篇关于外高桥港区项目介绍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我以后如果也能做一个这样的项目就好了!”于是,他很快写好自荐信,将自己此前的研究成果和参与项目都一一写清,还附上了相关图纸。没出一星期,程泽坤收到了三航院的电话,简单的核实之后,求贤若渴的三航院就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入职半年后,单位解决了他和爱人、孩子两地分居的境况,还分了一套单位住房,这让初来乍到的程泽坤倍感温暖,并在此后整个行业长达五年的低谷期,他都从未生出离开的念头。尽管,一转行就是两三倍的收入差距,尽管,他身边大半个圈子的同行都出走了,他只知道:“咱得有感恩之心。”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水运行业的春天也来了。在程泽坤看来,重大工程是技术载体,同时也是稀缺创新资源,要做就做精品工程。

2000年,程泽坤主持设计深圳港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该工程是我国首座参照英国标准和香港习惯做法设计的大型集装箱码头,许多技术标准均超出当时的国内技术规范,如码头主体结构需满足“50年不修”要求。对此,程泽坤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制定技术对策:码头主体结构按照全寿命成本最低的理念制定技术方案,通过适当提高不易更换构件的安全度、耐久性,以预留较大结构承载力、耐久性,提高对未来船型和大型设备的适应能力。全新的设计理念对我国诸多码头工程的设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集装箱码头高品质的设计力作。

2005年该港区在伦敦获得GlobalInstitute of Logistics(GIL)颁发的“全球最佳集装箱港口”称号,这不仅是该组织第一次为港口运营商颁奖,同时也是中国港口第一次获得此类全球性行业大奖。

在程泽坤的另一代表作——洋山深水港区工程中,为保证3.5年的一期工程,程泽坤带领团队精心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码头接岸结构——斜顶桩板桩承台接岸结构,解决了洋山工程码头与接岸结构选型关键技术问题,达到了节省工期的要求,填补了我国港口界在外海实施高填土挡土结构的技术空白,成为我国水运建设事业的技术品牌。

此外,连云港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宁波舟山鼠浪湖40万吨级大型矿石中转码头工程、福建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工程、宁波大榭45万吨原油码头工程……在程泽坤23年的水运工程设计生涯中,他用理念创新和技术升级铸就了一个又一个水运工程的精品。

直言是对技术的尊重,对业主的负责!

“说话太直”几乎是三航局所有员工关于程泽坤的共识,对此,他憨憨一笑:“这也是我的大工基因,改不掉的。”

读博期间,因导师太忙,并不能时常敦促程泽坤和师兄弟们学习。但每次见面,钟院士总会给他们布置一些课题,留作学习和思考,也 是他们下次面见老师时的“考题”。“先生主张学术自由。在学术讨论上没有师生之别,每个人都平等地阐述观点、反驳异见。”已是学生父辈年纪的钟院士经常在讨论会上跟他们就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这让程泽坤不管多少年后再回想起来都感慨不已,“这是学者和技术从业者该有的自由和较真儿。”

程泽坤的学术自由和技术较真儿在刚一入职时,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程泽坤入职没多久就旁听了一次院里技术委员会的审查会。一位副总工新研发了一个程序,用它替代原算法可以降低约20%的造价。但因降幅过大,遭到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工程师们的质疑。初来乍到的程泽坤仗义执言,评价一个新理论、新方法是否合理要看它是否更贴合工程实际,是否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应纠结它比先前的理论改进了多少。“不按顺序发言,不讲‘语言艺术’,让很多人都一下子记住了我。”程泽坤笑道,“技术是容不得艺术加工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从技术员到总工程师,程泽坤的直言始终不变,“每次带团队开技术会,都会找到当年跟先生一起探讨学术的感觉”。因为直言和耿介,程泽坤赢得了越来越多同行的敬重和业主的信任,这是一个技术者的尊荣和骄傲。

目前,程泽坤正在主持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的设计工作。该工程竣工后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无人智能环保型集装箱码头。这将是我国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一座崭新的里程碑,也将是程泽坤手中的又一个精品工程。


【校友档案】

程泽坤,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党委常委。1989年—1992年,硕士就读于我校结构工程专业,1992年—1995年,博士就读于我校计算力学专业。1995年,进入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院总工程师。作为项目总工程师、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洋山深水港区一期至三期工程、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三期以及扩建工程、世界规模最大的矿石水—水中转港——宝钢马迹山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等数十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港口工程;在大型专业化码头、防波堤和驳岸等工程设计方面业绩斐然,有十多个大型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重大工程类)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全国优秀设计金奖、银奖,行业优秀设计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主持编制水运行业技术规范7项,专利30多项,发表技术论文4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咨询、设计、优秀论文、詹天佑等30多项;荣获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杰出人物、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等荣誉;2013年被评选为第二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重大工程类)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一等、二等奖10多项;全国优秀设计金、银、铜奖各1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0多项;全国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咨询成果一等奖、二等奖10多项;是交通部第二、三、四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专业委员会设计组组长,中文核心期刊《海洋工程》、《水运工程》、《中国港湾建设》编委会委员。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