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0年开始担任物理-机关与微电子-教工支部的支部书记,2012年10月在支部调整后继续担任物理-微电子与原子分子物理-教工支部的支部书记。目前支部由微电子专业的11位党员及原子分子物理专业的3位党员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及高工共5人,讲师及实验技术系列的教师党员7名。从年龄组成上看,45岁以上党员5人,年轻党员9人。总之,我们支部比较年轻,有活力,但在党的政治思想理论方面显得有些薄弱。坚持学习,以提高支部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的党性修养成为我们支部各项活动的中心工作。
刘艳红
为此,除了学校、学院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外,我提议建立了支部图书柜,充分利用支部活动经费,购置关于党员修养、党史、高等教育、物理学著名学者传记、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传记等优秀图书。并于2015年以“以“读进去,写出来,动起来”为主题,开展“全面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入分析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活动”为题申报了学校的创新项目,并顺利完成。为每一个支部党员购置了《习近平用典》一书,大部分支部党员完成了一篇读后感。
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做为一名基层常务工作者,学习更是日常的首要工作。研读《习近平用典》一书,对我做好基层支部工作,更加深入的贯彻执行“两学一做”的精神,加强支部党员的学习有更深的认识。
跟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精神财富,为做好支部工作奠定基础
党的思想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我党思想建设最重要的精神宝库。《习近平用典》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评论部整理并加以注释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各种场合下所引用的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全书即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德、修身、敬民、为政、天下篇,也有关乎行动信仰的劝学、笃行、信念篇,还有涉及方法论的创新、辩证、法制篇。研读之后,不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也感慨读史使人明智的意义所在。也更加理解了我党近年来不断加强党员思想建设的出发点。
正确理解创新一词,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作为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
创新一词近年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在努力创新,在我们的教学与科研中,创新一词也是各项工作的衡量指标。但对“创新”一词如何解读, “改”就是创新?“变”就是创新?。。。。。。现实告诉我,不尽然,无谓地改,无根据地变,容易流于折腾。
通过学习,我想将“创新”的根源归于客观世界日益变化的本质,因此把握客观发展规律,符合规律,才是大道之行,才谈得上创新。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揭示的是客观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本质。基于此,短短的几千年时间,人类由茹毛饮血发展至今天的网络纵横。客观世界的这一本质,要求一个具有使命感、责任心的主观个体必须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自我激励,也是与时俱进,因为“不日新者必日退”,一时的懈怠不是原地踏步,而是后退。
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能忘记基础建设,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练就一双慧眼,洞察世事之道,不行屁股决定脑袋之事,不论社会大政亦或自然科学之理莫不如此。“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席在为好老师描摹的画像中提到要有扎实学识,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之使命。否则如何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知识以几何速度更新,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这三句古语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说明的都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也没有永远正确的方法,顺应时势,在不同的层次上解决物理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从而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这应该是创新的最高目标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研究者、决策者以及行动者,采取正确的行动,输入正向的能量,达到天人合一,自然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对我们的最高要求。
总之,成长是一种必然,发展是一种选择,如果将一切归之于创新,末免俗了。而对于那些创造性工作,再用创新一词的话,末免流于轻薄。对客观世界发展的本质,古人有着相当高的认识,从中可以找到“创新”一词丰富的内涵,跟着习主席学典,将加强我们对创新一词的理解,增强我们对创新的信心,引导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坚定我们的步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凝练的文字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深刻的思想包含着照耀千年的光辉。读典、用典是我们党员加强思想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
总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是本阶段每一个党员学习、思考的中心内容。是我们支部一直以来学习的进一步深化,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达到“两学”的要求,做合格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