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鼎,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精密机械和微纳机电系统。机械工程学院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获得科技奖励近二十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部委奖励10余项。
郭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磨粒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长。郭东明教授长期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数字化设计制造。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国际会议文集4本。
贾振元,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获得者、新世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辽宁省和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
张洪潮,教授,博士生导师,“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Fellow,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Fellow,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分会理事,制造工程师协会(SME)资深会员。重要研究领域:可持续制造、再制造、绿色产品设计与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等。长期致力于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思想的引进和交流、推动国内可持续制造、绿色设计和制造研究和发展。负责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111引智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
张璧,教授,博士生导师,“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终身教授。从事精密制造研究30多年,研究方向为增减材制造与精密加工。先后承担美国NSF及其它联邦机构的科研基金项目、企业项目共40余项。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0篇为学术期刊论文。是1994年康涅狄格大学唯一推荐的美国总统奖候选人。为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Fellow)。
孙伟,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在复杂机械产品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全断面掘进装备设计与控制技术等方向开展了研究工作。为解决包括全断面掘进装备、超大型矿用挖掘机、风电装备在内的国家急需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供了技术支撑。所参与的项目“WK系列大型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研制”获201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康仁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任国际磨粒技术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磨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超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技术,难加工材料精密高效加工技术,数字化制造装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防预研项目等3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刘冲,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多年来致力于微纳制造、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精密仪器与测试技术、微流控芯片、传感器与装备运行监测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863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面上基金4项。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鉴定成果2项。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培养的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高航,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光整加工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磨粒加工技术学会(IJAT)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难加工材料精密与高效加工技术、航空航天加工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著作教材6部,发明专利10多项,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序1)、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序2),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辽宁省首届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才和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
王永青,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测量-加工一体化方法、装备在机测量技术、数控机床精度保持技术的研究,主持国家“04专项”项目、“973计划”项目课题、装备预研重点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获得成功应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排名第四)、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二项(排名第二、第四)、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五)。培养的博士生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佳作奖。
王德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构学与机械创新设计专家,ASME“JournalofMechanismsandRobotics”副主编、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机械原理组长,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机构学会副主任;出版学术专著中文版《机构运动微分几何学分析与综合》和英文版《KINEMATICDIFFERENTIALGEOMETRYANDSADDLESYNTHESISOFLINKAGES》,主编教材《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
王敏杰,教授,博士生导师,模具研究所所长,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模具制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模具工程大典(模具制造卷)》主编,《模具制造》、《模具工业》、《模具技术》等编委,日本岩手大学工学部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模具设计制造及其计算机辅助技术、高精高速切削理论与数控加工技术、聚合物材料成型技术。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韩清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教育部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37篇,EI检索80余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动力学与振动、机械故障诊断、振动噪声控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得霍英东高校青年老师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等。
丛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做出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层次人才。从事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构与机器人学、仿生机器人及其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控制等。主持完成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技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社编委会委员。
褚金奎,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入选者。主持完成973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基金等重要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研究领域为机器人机构学及智能机器人,微纳传感器和微执行器、新型微能源技术等,包括:机器人机构结构类型综合与拓扑优化,基于微纳米技术的偏振光导航传感器及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电热驱动微机械手的设计与制作、收集环境能的微电池设计与制作技术等。
王晓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密装配与微装配技术、精密测试与MEMS测试技术、跨尺度热输运系统集成制造等。
孙玉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制造与数控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近年来承担97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专著1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励。
吴东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激光及激光复合特种精密加工、陶瓷/金属功能梯度材料3D打印技术、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近年来负责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其他科研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铜奖)指导教师。
金洙吉,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难加工材料精密高效加工、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20余项,在本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三等奖2项。
王福吉,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辽宁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首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加工、难加工金属材料加工、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微驱动技术研究。主持了教育部科学技术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新产品成果奖1项。至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写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15项
刘军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微系统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包括:微纳米制造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电化学传感微芯片技术。在LabonaChip、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ElectrochemistryCommunications、SensorsandActuatorsB等期刊上发表SCI索引论文3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
张振宇,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宝钢教育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UQPostdoctoralResearchFellowship、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超精密加工技术。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文章21篇(通讯作者18篇),影响因子5.0以上的1篇,3.0以上的14篇,包括Nature系列期刊ScientificReports、国际生产工程研究院院刊CIRPAnnals、国际制造领域期刊IJMTM、ScriptaMat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