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以第一名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至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曹志强教授来到大工求学、留校任教已经整30个年头。从一个青年才俊到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曹老师始终心系学院发展,创新载体助力本科生人才培养,精心指导培养优秀研究生,潜心做学问,躬身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在学院的建设发展中,处处都能看到曹老师的身影,却很少留下他的名字。曹老师把奉献称为,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做一个默默的组织者
“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曹志强老师一直以来想法设法解决的问题。
2010年,首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举行,曹志强接受学校安排,发动、组织全校铸造专业学生参加大赛。在这个过程中,曹志强老师发现,参赛学生在准备作品的两个月时间里,通过主动的查资料、学习软件、做试验,进步非常快,一改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这让他很受鼓舞。从那以后,曹志强主动承担起了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的重任。组织工作繁琐、耗人心力,需要积极宣传大赛意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需要将大赛规则了然于心,随时解答参赛学生的疑问;需要邀请专家评委,公平公正选拔出我校的最优秀作品参加大赛。虽然这个工作占用了曹老师大量精力和时间,但他没有说过任何怨言,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时间里,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在我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仅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的学生们也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踊跃参赛。并且,三个学院的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优势,开始交叉组队,强强联合,学生们在参赛期间的自主学习能力迅速提升、学习状态焕然一新。学校选拔出的参赛作品也不断在大赛中创出佳绩。曹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却将那份辛劳藏在时光里。
做一个默默的指导者
铸造是一种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的铸造方法,如低压铸造、陶瓷铸造、连续铸造等。虽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曹志强认为,要让学生真正掌握铸造这门“手艺”,需要实践其中,方得 “真法”。
在组织参加铸造大赛的过程中,曹老师不仅仅是一位组织者,还是一位指导者。要铸造出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考虑形状、结构、材料性能、铸造方法等许多细节,这对于以大二学生为主体的参赛者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
学生的“救星”就是老师。曹老师对待前来请求指导的学生,来者不拒。为了让学生自主思考,曹老师从不给出具体的答案,而是以平等姿态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拓展思路,给学生建议多个方案,让学生在不断的试验中得到真正的答案。学生参赛需要提交报告,曹老师总是利用晚上时间为他们修改订正。他说,学生都在努力,身为人师,义不容辞。
曹老师对学生的学术指导更加的耐心仔细、精益求精。无论是研究生还是博士生,他都鼓励学生勇于提出独到见解,但必须严守学术研究的规矩和规则。每一篇学生的论文写作,他都要与他们讨论很多次,指导他们修改三次以上直到完美为止,他培养的博士生蒋丽荣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之星”。
做一个默默的建设者
曹老师有着丰富的科研项目申请经验,曾6次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炼就了一双辨别申请书能否“及第”的火眼金睛。但他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与经验,而总是给予他人善意的分享。尤其面对年轻教师们关于申请科研项目的咨询,他总是给予最真诚的答复,每年都要帮助年轻教授修改基金申请书5本以上。曹老师把他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在修改的过程中,有时都有些‘走火入魔’,吃饭、走路都会猛然获得修改的灵感。”曹老师说,年轻人有成长,学院才有希望。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卓越工程师、“百卉含英”材料学院院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位点的评估工作、申报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凝固控制及数字化制备”……学院的社会工作包罗万象,却总也离不开曹志强老师的身影。自1992年开始参与撰写学校的“211工程”认证材料,二十多年来,曹志强鉴证了学院发展,为众多里程碑式的事件编辑、整理、撰写各类材料,为学院发展书写下的文字不计其数,为学院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记载。这些工作很少有人注意,却能在曹志强老师身边人的心里留下印记——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学院的“笔杆子”,其中的付出和努力,可想而知。
“学院的发展,不能依靠一两个人,只有大家都努力、进步,拧成一股绳,学院的前景才能更加光明”。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催促着曹老师投身于学院的建设发展中,在默默中前行,却熠熠生辉。
个人介绍:
曹志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金属凝固与电磁控制第一师生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金属凝固组织控制、有色金属净化、电磁连续铸造和高熵合金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参与重点研发计划2项,获得发明专利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