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2016年校田径运动会部分项目的预、决赛已然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学部运动健儿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烈日骄阳,风吹雨打阻挡不了运动员们训练的步伐。他们专注地重复着熟悉的动作,流下滚烫的汗水。有些项目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运动员们将献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同对手们一较高下;而有些项目不单是一个人的拼尽全力,更是一支团队的奋勇争先。这些团体项目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这些项目的运动员们得到的也不只是体质上的进步,还有并肩作战的队友和共撒汗水情谊。
女子标枪:细长的竿,是你青春的体现
在常人印象中,掷标枪是大力士的角逐,很难想象一个活力、俏皮的女生会与标枪挂上钩。但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的王小晨就参与了这次的女子标枪项目。她说:“其实除了力量要求,它还是要靠技巧的!”
每天早晨,王小晨和她的队友们来到中心田径场集合,紧接着的就是跑步热身,拉伸手臂、背部和腰部肌肉。然后她们到器材室进行力量训练。对一般人而言,力量训练是最艰苦的一项锻炼。而王小晨并没有退却。她放松身心,深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投入训练当中。学长的指导、自己在练习之中的摸索和标枪挺直的杆子默默地支撑着她。经过开始几天的动作模仿,到后来的力量练习,再到最后拿标枪训练,她的身体越来越适应这项运动。对于从零的起步到后来的越掷越远,她说:“我每次都会想,集中精神,借助全身能用的所有力气去把标枪尽可能完美地投掷出去。”
王小晨已训练了一个多月。从零开始的她明白,强中更有强中手。因此在赛前,她的心中仍然会有些忐忑。但是当问及她的想法时,她表示:“其实到现在成绩也基本上都定型了,也没什么可以不好的心态,重在参与。”
“虽然很辛苦,但这绝对称得上是大学里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学到了一项运动,也感受到了竞技体育那种用汗水换得荣耀的精神。”最后,王小晨笑着说。
田径选手:拼劲全力跑,是一种释放
“相比长跑和短跑,我更喜欢短跑。长跑就是一场持久的对抗,是对意志力的考验。短跑的话,拼尽全力跑的时候是对自己的一种释放,加速跑完之后整个人会变得很释然、舒服。”建设工程学部张鹏说道。
与大多数健壮的短跑选手不同,他的身材精瘦,带上眼镜显得有些文质彬彬。但张鹏的身体素质很好,十分热爱运动。早在高中时,他便对跑步情有独钟。“高二的时候我自己就主动找到校队的同学,和他们一起训练。”他说。
“除了周日以外,每天都会训练,一般是早起晨练。晚上训练的话,我们直接热热身就开始跑步。”他说。 对于日常的训练,他始终认真对待。“跑了多少,就会进步多少。”在训练之中遇到困难也是常有的事。面对困难,张鹏选择自己坚持下来。“给自己一个目标,慢慢去超越! 首先,要相信自己能跑下来;其次就是注意调整呼吸,让呼吸跟上自己的节奏;还有就是全程基本匀速跑。掌握好自己的节奏,不乱了手脚,有条不紊地调整步伐。”他说。
长绳精神:重要的是节奏与配合
“我在跳的时候脑袋是放空的,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快点接上。”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长绳运动员杨澜同学这样说,作为排头兵的她把控着这个团队的首尾衔接,影响着整队的步频节奏,是队伍的核心力量之一。
长绳是一项聚集队员精力的项目,其次对耐力的要求也是极高,对队员们来讲,更是意志力的考验。
“上一次跳长绳是一年之前的事情了,其实时间过得真的很快。从大一到大二,从15长绳冠军队到16长绳冠军队,这是必胜的决心,也是必胜的传承,我们相信付出终会有收获。”连续两年参加长绳比赛的姚月这样回忆道。
在赛前训练期间,队员们遇到困难是常事,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前后两名队员的衔接。作为“一环扣一环,一环乱处处断”的团体项目,哪怕稍稍有两个人衔接出现问题,都会让全队的状态下降一大块。这样一来,队员们的默契便成了最核心的攻坚点。
然而,随着运动会的临近,这个大问题反而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化解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长绳负责人乔巾哲这样描述队员们的成长过程:“绝大多数的长绳成员都是大一的女生,开始很多人之间都不认识,但是在磨合和训练当中开始产生了默契,常常能在休息之余看到女孩子们互相聊天欢笑,而作为学姐对长绳妹子们最大的期待其实无关成绩,而是每个人都能留下一段有关运动会的难忘的回忆。”
拔河项目:“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集体凝聚力要求最高的应该要算是拔河比赛了。当哨声响起,所有人的力量都集中在一根绳上。汗水从微微涨红的脸颊滑落,紧咬着牙关,坚定的眼神凝望着前方。红绸一寸一寸地移动,这是一次团队的作战,这是一场团队的胜利。
拔河比赛要求20名参赛队员,15个男生5个女生。对于其他学部学院来说这根本不能称为是个门槛,但是在男女比例十分悬殊的外国语学院,男生人数也成了个难题。“这届大一同学只有12个男生,”外国语学院拔河队队员楚云博无奈地笑着说,“好在有大二的学长们愿意加入我们。”
晚上八点半,拔河队伍的队员们便准时集中在了中心田径场。训练从平板支撑开始,男生五分钟,女生三分钟的训练量对许多队员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接下来是蹲起训练,以12个为一组,一共三组,目的是锻炼队员们的腿部肌肉。做完基础训练,队员们分成两组模拟比赛对抗。没有任何的防护装备,队员们的手掌经常被粗糙的绳子磨得发红,严重些的还起了水泡,一用力就钻心地疼。
“拔河要求每个人都拿出自己100%的努力,而且要和团队的每个人融为一体。这就是拔河精神,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袋鼠跳:“我已经爱上了每天的训练”
“刚开始接触袋鼠跳的时候,感觉很困难,毕竟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项目。”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袋鼠跳运动员陈紫烟说道。
袋鼠跳运动最困难的莫过于换袋速度和跳的速度的训练,要尽力让布袋与自己成为一体,每一步都要尽量跳远,除此之外,还要有节奏地进行跳跃。
“结合学长学姐给出的建议,加上这半个月练习时自己的摸索,我终于渐渐克服了困难,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觉得特别有成就感。”陈紫烟说现在自己已经爱上了每天的训练,“虽然每天一个多小时的训练比较辛苦,但是我的体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之前仰卧起坐我最多做二十几个,现在做三十多个一点也不费劲,而且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他们关系特别好。”在训练之余,学长学姐谈心式的沟通交流,老师们时刻的关心和鼓励让队员们感到暖意。“这种感觉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对学院更加有了归属感。”
袋鼠跳作为一个户外团体项目,在锻炼体质的同时,也提高了队员们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虽然看起来是趣味性很强的项目,但在训练也总有受伤事故频频发生,无论结果如何,奋斗过了便能心无怯懦,努力过了即是赛场英雄,一蹦一跳间的热汗,人袋合一的状态同样是一道精彩的运动风景线。
花束队:别样的风采
早上六点半的中心体育场总能看到一群女孩子。她们手捧花束喊着响亮的口号,踏着整齐的步伐行走在体育场露水还未干透的草地上。她们就是本次运动会的花束表演方队。
训练时间早,加上训练之后要马上赶到教室上课,花束队的女生们有的时候连早饭也来不及吃,但是她们没有一个人抱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杨一凡说:“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现在逐渐成型的花束队。作为花束队的一员,我们要用心训练,在运动会那天,展示出花束队最佳的风采。”
花束队虽看起来简单,但是训练起来也有些辛苦乏味。队列行走要整齐,再加上穿插在其中的队形变换,花束队列展示中队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必不可少。日常训练里,花束队中来自两个不同院系的姑娘们团结一心认真训练,团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通过训练,大家也都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大家的关系也由原本的尴尬冷清渐渐变得熟络起来,训练也变得越来越有趣开心,时刻期待着最后那天花束队完美的表演。”一位成员说。(文张译丹 张艺洋 朱淳熙 刘思敏 底亚杰 杨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