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领导论坛 > 正文

张德祥书记在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

来源: 时间:2011-12-02 10:55

同志们:

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很全面,也很受启发,感觉到同志们在前一阶段在学习的基础上,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对我们一段时期以来学校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工作也做了一次很好的梳理。下面,就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及有关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全会精神实质,认清责任和使命,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全会着力回答的历史命题,成为《决定》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决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等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今年四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思路。讲话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基本任务之一,是对大学功能认识的新发展。

因此,提高和坚定大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历史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

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次全会和《决定》的精神实质。要深刻领会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深刻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深刻领会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领会《决定》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贯彻全会和《决定》精神的几点要求: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全会精神,动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全面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密结合工作学习实际,全方位推进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二是要制订工作方案。学校及各学部、学院要按照全会精神和中央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和单位实际,认真制订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级各类学习会、报告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报、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宣传全会精神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组织师生学习、讨论全会精神,努力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四是加强文化战略研究。要认真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系统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科学制定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布局、步骤以及资源配置等,不断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加强大学自身文化建设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使者,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加强大学自身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全会和《决定》精神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培根固本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频繁,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定力和实力最重要,我们的定力和实力就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来。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多样、多元、多变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是多样、多元、多变,越需要主心骨和主旋律,我们的主心骨和主旋律也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来。作为国家和社会文化中心的大学,必须同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中心、传播中心和建设中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第二课堂、校外实践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旗帜鲜明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把文化育人的理念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我们不仅要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夯实学生理论功底来培养知识精英,更要教育学生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来培养道德精英,不断塑造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人才;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培育高尚的师德文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导、教化学生;要结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积极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类课程建设,积极筹备建立学校通识教育中心,使学生成为既有高度人文情怀、又有精湛专业能力的精英人才;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博引古今,放眼中外,广泛开展优秀文化教育普及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积极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广泛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扶植学生社团,通过举办科技竞赛、高水平报告、高雅健康的文艺体育活动等,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大力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拓宽文化育人的新平台新阵地;积极推动落实文化“走出去”计划,提高我校与宾州州立大学和白俄罗斯共建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国际班”建设,稳步扩大留学生教育,积极促进学生出国、出境和跨校交流项目,推动跨文化交流,开阔视野,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文化自强的必由之路。大学文化是大学的血脉,是所有师生的精神家园,沉淀着学校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凝聚着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反映着师生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既是一所大学的软实力又是竞争力。只有把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好,我们才能称之为一所有品格、有魅力的大学,才能成为一所更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学。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和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的要求,全面规划学校的文化建设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因此,我们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的文化建设纲要,制定更加得力有效的措施,使之更加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加贴合学校的实际。同时,要完善大学文化建设体系与运行机制,成立专门机构统筹文化建设工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制定大学文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实现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而且还应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分层展开,全面落实推进。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深入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坚守大学使命,培育文化品格。要结合校史研究,进一步提炼和培育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包括大工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以及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目标、管理理念等,进一步发挥学校精神文化的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二是要深入开展物质文化建设,丰富文化载体,培育文化基础。要结合新老校区的建设改造,着力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不断把办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先进文化传承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人文景观、文化活动设施、文化活动场所(校史馆、博物馆、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文化传播媒介(出版社、学术期刊要走出去、出精品)等载体和阵地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文化育人环境的整体水平与品位。三是要深入开展制度文化建设,完善责任义务,培育文化规范。要以大学章程的制定为牵引,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进一步夯实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制度基础,探索建立先进管用、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四是要深入开展行为文化建设,丰富活动内涵,培育文化魅力。要以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指导,丰富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融入社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鼓励创新的文化育人环境与实践氛围;重点打造以校园文化节为代表的大学文化建设经典品牌活动,丰富网络、影视等师生易于接受的文化载体,形成师生互动参与、共享成果的文化建设格局。同时,我们还应该格外重视加强基层学术组织的文化建设,每个学部、学院都应把文化建设纳入学部、学院的长远规划,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总之,通过有规划的长期建设,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内的、富有我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建设,应该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高等学校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研究队伍和人才,还是研究成果,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就我校而言,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促进文化育人的需要;是丰富拓展学科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是履行大学文化使命,繁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是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服务社会的需要;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先进大学文化的需要。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全会作出的《决定》,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11月上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牵头,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配套文件,新一轮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拉开了序幕。

《繁荣计划》提出了未来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9项主要任务、8个重点建设内容和5项保障措施,其中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启动实施其中长期重大专项,鼓励高校教师潜心基础研究;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普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等。“繁荣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并与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基本科研业务费、985、211经费有机衔接。《评价意见》一共17条,重点内容包括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完善公正诚信的评价制度和保障措施等。《“走出去”》强调要坚持以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主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积极稳妥的方针,明确了加强国际问题研究,培养国际优秀学术人才等7各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和3条保障措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确定了未来十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目标,“新增一批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一批社会科学实验室,着力加强部部共建、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等4项主要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等7项建设重点。

我校在《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大力提升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整体水平……推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重点突破,并逐步使之达到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水平。”中央的《决定》、中办国办转发的《意见》,特别是《繁荣计划》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必须牢牢把握。

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把握新一轮“繁荣计划”的有利机遇,继续保持我校人文社科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获批数全省高校第一,成绩来之不易),进一步明晰学科发展思路,按照“有特色、入主流、出精品”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二是要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显著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同时要发挥学科优势,为全校文化育人和通识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三是要加强统筹、整合力量,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申报的准备工作,力争有所突破(昨天常委会,学校决定在科研院成立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其主要职能就是加强基地建设、促进研究工作)。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凝练方向,突出特色,瞄准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力争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等方面产出有影响的成果;五是要积极促进跨学科研究,要根据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文理、理工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六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化与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重点企业的合作,建设咨询性智库、研讨型论坛,重点开展一批立足实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使我校及相关学科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思想库。七是进一步改进我校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坚持质量第一,科学合理分类评价。八是积极落实“走出去”计划,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鼓励教师在国际期刊担任编委,发挥我校在日本问题研究、欧盟问题研究上的特色,继续办好孔子学院,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扩大我校在国际学术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九是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培养与引进的力度,制定倾斜政策,使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同志们,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是一个研究高深学问、传播先进文化的育人机构,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天职,是生而具有的使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为大学履行文化传承创新使命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质量,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姜雪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