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领导论坛 > 正文

校长在庆祝教师节暨教育教学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欧进萍 来源: 时间:2010-09-10 11:12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二十六个教师节,隆重表彰近一年来我校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首先,我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在教书育人工作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全校教职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

多年来,全校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不断探索、勤奋耕耘,默默奉献,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奉献了满腔热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学校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声誉。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第26个教师节,同时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大家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也是指导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针对高等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的指导思想。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大连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0次全体会议时也指出,高等教育战线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崇高使命,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近年来,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认真梳理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与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明确提出“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我们所培养的精英人才的素质特征之一,是具有“突出的能力潜质”,其中“创新能力”应该是我们培养的精英人才的重要特征。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必然要求一些高水平大学承担起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使命。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关键。

下面我想从一名教师的角度,就如何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同讨论。

我认为创新人才三个方面素质很重要:一是知识,二是能力,三是思想。有知识才能做事,有能力才能做成事,但这还不够,还得有思想,有思想才能知道做什么事、才能牵动谋划事。思想是创新之源。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按别人的或既有的做事,那就不是创新人才。因此,我对创新能力的定义是:知识+能力+思想。

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

关于知识,我想强调三点,一是我们不能将其局限于书本知识。我很赞同王众托院士所强调的观点: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对创新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传授显性知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隐性知识的熏陶和培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思想。另一点要强调的是通识教育。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等素质,通识教育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三点要强调的是学校正在推进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构造一个更加合理的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我们目前推进的学部制改革,为我们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的保障。

唯有思考,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人类的智慧就是独立思考的结晶。恩格斯曾讲:“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独立思考,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由多而少、由博而精、由现象到本质、由无序到规律;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生动活泼、千姿百态,才可解放思想、向传统挑战,才能不安所学、不溺所闻,才会有创新、有发展。因此,思考是创新的关键。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改革,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批判的创新精神。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4门课,以及高等数学、机械加工材料、金属材料学、有机化学等课程进行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试点,收到了很好效果。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教不出创新人才的。大学的课堂绝不应是纯粹的“知识课堂”,还应该启迪思维、呼唤思想、编织梦想。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是“句号”课堂,更应该是“问号”课堂;我们的老师不应只是“知识的化身”,同时应是知识的探究者;我们的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奴隶,更应该是知识的挑战者。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地交给学生。

创新始于实践,终于实践,实践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关于实践,我想强调两点,一是对实践的认识。前几天我在上海召开的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上就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个“实践教育”的理念。实践教育不等于实践教学,也不等于实践训练。实践训练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育是基于认识的辩证过程的一种教学理念。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要提倡“习而学”、“习”、“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创新实验学院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应该认真总结和推广,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育体系。我还要强调的第二点是,学校大力推进的大规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其目的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实践的机会。我们出台了“四个一”制度,要求每位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都要参与到这一人才培养活动中来。现有50%的大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创新性实验项目,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参加这些项目,本科学生与教师交流密切了、本科生与研究生交流密切了,他们置身于科学研究氛围之中,亲历知识创新过程,交流知识创新思想,学习知识创新方法,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我们的指导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选好题,加强指导,真正使这个计划的项目达到预期效果、使这个计划成为学校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特色和品牌。

我们一再强调,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从事人才培养、从事教学工作;要像关心我们的孩子一样,关心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我也经常讲,大学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精神的家园。大学要始终保持一种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精神,使人身在其中能有所感悟,以至实现个人整体的超越与全面发展。大学要点燃学子的激情、升华学子的梦想、激发学子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勇气,并为学子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学子担当大任铸就本领。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无愧于青年学子向往的神圣殿堂和家园。

老师们、同志们,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认真贯彻和学习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学校《关于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明确所肩负的时代和历史使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一如既往地献身于教书育人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最后,祝全校教职员工节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欧进萍

2010年9月9日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姜雪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