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文艺青年或是悲春伤秋的墨客文人,或是自由跳脱的不羁浪子,可徐逸凡却不同,她生性活泼、笑容灿烂,爱笑,爱读书,爱摄影,爱写文章,她就是她,带着文科女的执着与热爱,想追梦去飞,也始终脚踏实地。
如果问她生命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外语和新闻。
她曾是一个“英语胆小鬼”,课后倒背如流的演讲,站在台上就忘得一干二净。但她却从不缺少再次尝试的勇气,鼓足信心去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代表日本为发达国家阐明利弊,口译大赛她走到省赛的灯光聚焦下,向大神才女们请教切磋;校外语晚会上她塑造了爱子心切的王夫人,用英语演绎了《红楼梦》中的爱别离、求不得。连连登台,她激动又兴奋,折服于英语背后的魅力——让人自信而欢喜的魔力。她说,“我轻轻地去拥抱英语,它说不要怕,以宽容的心也拥抱了我,给了我一整个世界的精彩。”
舞台给了她快乐和欢笑,知识的学习则教会她沉着和稳重。“学英语,我是认真的。”学语言非一时之功,她把每本教材来来回回翻阅理解了十几遍,再请教老师一点一点吃透。撰写课程论文时,她也会对着几万字的英文文献发愁,却能努力从中找寻新的立意和闪光点。独自自习,图书馆一坐一日,两天三天易,两年三年难,但她做到了。爱英语是一件辛苦的事,如果汗水和磨砺是走入英语怀抱的入场券,她心甘情愿,并满怀期待。
她从小就怀揣新闻理想。她一点点长大,这颗小小的种子,也渐渐开出花来,摇曳发光,如今已经跨专业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系。她与新闻形影不离,与摄影、写作屡屡相约,在做院新闻部部长时,她创建了学院自己的微信平台。刚上手时生涩不懂,也无处请教,她关注了几十个公众号,比照取经,又从读者的反馈中摸索着改进。从无到有的尝试并不容易,而她却乐在其中。而今,全院共300余人,平台却已有超过800人关注,最高阅读量超过6800次,发布过学院大大小小的新闻几百篇。爱新闻这件事,她说,“就像执着地去见一个老朋友,就算需经过翻山越岭地找寻,也要上前和她说说话。”
从小生活在大连,幼儿园、小初就读于大工,这让她一直深爱着这里。选择文科,她仿佛在广袤的理科牧场中找到了一片花田,那里繁花绚烂,灿烂满园,散发着别致恬淡的清香。但她又不止于对文学知识的关心,她还关注时事,跟随导师完成创新项目《国外媒体“一带一路”政策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从英语语言学角度,客观辨析国家间隐藏的意识形态与真实意图,成为了一名货真价实的“懂政治”的小女子。她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控”,在学院第一期院刊担纲美编,让嘉年华学院的宣传、小游戏设想都成了真。
她很幸运触摸到英语的博大魅力、新闻的温柔光芒,一路走来离不开文科人的帮助,辅导员老师四年教导,帮她卸下心中压力,项目导师爱徒如子,帮她规划未来,专业老师耐心温暖,鼓励她克服困难。如今,她还是她,只是那个文艺女青年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稚嫩,将在灿烂欢笑的青春里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