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大工人物 > 正文

【大工人物·校友篇】于瑞群:让民族的汽车走向世界

作者:金小渝 丁玲玲 来源: 时间:2017-05-08 16:38

从1984年到2017年,从车间施工员到副总经济师,这是于瑞群与中国重汽集团风雨同舟的33年。33年里,于瑞群参与过斯太尔项目,见证了第一辆国产斯达-斯太尔重型汽车下线,经历过中国重汽从前身到如今的艰难转型和辉煌绽放……回首来时路,他说:“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我愿沉下心来真正把中国重型卡车事业做好,为民族汽车走向世界做出我自己的不懈努力。”

忧行业之落后 转企业之颓势

1984年,大学毕业的于瑞群被分配到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中国重汽前身)铸造厂。彼时,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刚刚从奥利地斯太尔-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引进了全套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

于瑞群所在的铸造厂承接了斯太尔汽车底盘上除发动机外的所有铸件,这让他大开眼界。“ 我们拿到斯太尔制动鼓时都震惊了!这跟国内的理论和实际完全不一样。”于瑞群介绍,当时国内的制动鼓强调致密性和强度,致密性好才能更好地刹车,可斯太尔的制动鼓有着明显的空隙。“大家认定这个东西不行,是个废品。”就按照中国当时的技术进行了改造。“后来,当我们的汽车满世界跑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跑一跑制动鼓就冒烟了……”原来,在制动鼓的铸造上更致命的问题是散热,如果刹车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去,制动鼓就会爆裂。“这是德国人80年代初就解决了的问题,而我们到了近90年代才意识到。”这让于瑞群深切感受到国内重型汽车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劲头,年少的他立志要在重汽制造行业做出点儿名堂!

这一钻研就是十几年,从车间施工员到技术科长、车间主任,1997年,年仅35岁的于瑞群被任命为铸造厂厂长,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里最年轻的厂长、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与此同时,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也来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是以济南汽车总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为主体组建的, 每家公司生产不同的零部件,再统一调度组装成整车。“这是个全国大协作的生产模式,成本高、效率低。”在90年代末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整个公司很快就遭遇了大规模亏损。

“我当厂长时,整个公司平均11个月没发过工资了。我们把加工好的零件发给公司后,公司没钱给我们结算!”铸造厂里一千四五百名员工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于瑞群的肩上,“ 那是我最艰难的时期, 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有技术、有材料、有成品,就是换不来钱。如何用加工好的零部件换来资金,这是于瑞群面临的瓶颈。通过前期调研、市场分析和政策解读,于瑞群敏锐地觉察到:出口!几经辗转,于瑞群通过河南金属制品进出口公司完成了第一单出口生意,将挂车螺母销往加拿大。“产品一发出就能收到货款。”这解决了铸造厂的困境。随后,他们的产品又陆续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

有了收入,铸造厂的境况开始慢慢好转,还盖起了两栋员工宿舍楼。在整个公司积重难返,濒临破产之际,于瑞群硬是靠着出口业务将铸造厂从持续多年的政策性亏损中挽救回来,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是厂长的分内之事,也是我对一千多名员工的责任和交代。”

升单车之利润 悟管理之精髓

2000年7月,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重汽集团实施改革重组,主体部分下放山东省政府管理,2001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的中国重汽集团。

于瑞群也先后被调往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济南桥箱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直到2010年,担任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汽集团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承担着集团70%以上的生产任务。于瑞群到任第一年,公司的重型卡车年产量就增至13万辆,刷新了国内重型卡车行业单厂生产记录。但他并不以此为傲,“我更看重每辆车的利润。”于瑞群介绍,当时每辆车的利润很低,不要说与世界先进卡车企业的水平相比,就国内重卡利润水平来说也是偏低的。

“提高利润就意味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最核心的就是保持顺畅的物流和生产线,尽可能地提高均衡率。”为此,于瑞群带领员工重新设计、全面优化了整车生产的物流和组装生产线,确保每个环节既有及时配给又不出现堆积。生产车间里,300多米长的生产线平均每5分钟完成一辆整车组装和下线。

从2010年到2016年,于瑞群将员工人数从一万两千人缩减至六千人,将工人在流水线上的作业由双班生产改为单班生产,而公司的年生产量基本维持不变。随之而来的,就是单车利润的大幅提升,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他们的单车纯利润相比2010年翻了四番,创造了4.08亿元的税收。整车出口2.2万台,连续十二年行业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新车型成功登陆新西兰、爱尔兰等发达国家市场,卡车制造品牌得到市场用户的高度认可。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实现单车纯利润同比再增长10%。”在于瑞群看来,带领组织不断盈利是管理者存在的重要意义,也是他不懈追求的精益求精。

提效率,降成本,实现单车利润不断增长。除此之外,于瑞群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颇有一番见解和作为。

“在保证完成分内工作的基础上,尽量激发所有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才是一个合格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儿,也是企业经久不衰、基业长青的源泉。”基于此,于瑞群一上任就带领员工投入了“全员绩效管理系统 ”(TRS)的研发工作,通过系统全面记录和考评每一个员工在基本职责和创新工作中的表现, 并以此为依据发放薪酬。2014年,该系统投入使用,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他是一个完全没有私心的人,他所有的改革、创新和尝试都是为了企业,在我们眼中,他是一个值得信任、值得追随的领导者。”这是综合部经理赵福朋对于瑞群的评价。显然,在精于技术、通于管理之外,于瑞群还是公司里相当多员工的精神领袖。

念恩师之影响 谢母校之栽培

“我做过汽车所有零部件的铸造工作,现在做整车组装,每次进入新领域,我都兴致勃勃且立志做好!”于瑞群坦言,这实是深受张国梁老师影响。

张国梁老师学自动控制专业出身,也是于瑞群这门专业课的授课恩师。但随着计算机科学在国内的萌芽和发展,张老师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 并转而投入研究, 从零开始,从纸带打孔编码开始……这极大地震撼了当年的于瑞群,“我第一次意识到,除了专业本身,我们还可以尝试各种各样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仅能尝试,而且要做好!”

“张老师近两年又开始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了。”于瑞群笑道。去年,他趁张老师出差济南时,向他展示了自己公司的全员绩效管理系统,“他很吃惊!评价说,这是个能实实在在管到位的系统。”毕业多年,师生二人各自转战了很多领域之后再相逢,再得恩师一句赞扬, 这让于瑞群倍感温暖与骄傲。

“大工务实、勤奋、感恩的学风培养了我忠诚的品质,这是我的财富。” 毕业33年,于瑞群不忘初心,忠于事业,从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到中国重汽集团,从基层技术员到中高层管理者,这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风雨兼程,也是一个大工人不忘初心的追梦之旅。

时光仿佛回到33年前,青葱稚嫩的于瑞群刚刚大学毕业,站在大连港的码头等待回家的客轮, 送行的张国梁对他做了一词评价:赤诚。


【校友档案】

于瑞群,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济师,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980年-1984年,就读于我校金属材料专业。历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含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铸造厂车间副主任、质量科科长、厂长,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济南桥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2010年开始担任现职,有效解决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与日益增多的个性化供给式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升了个性化整车制造产能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参与研制生产的HOWO A7、HOWO T7、HOWO T5三个系列的车型成为中国重型、中重型汽车技术水平的标杆产品,其产品质量指标不断刷新国内重型汽车新纪录;出色的质量保障体系,使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型汽车连续十一年列中国重型汽车出口之首,已达到国内重型汽车出口总量的40%以上;曾获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国家机械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优秀企业家、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山东省汽车行业十大杰出人物、“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