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大工人物 > 正文

【大工人物·校友篇】孙建华: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金小渝 周璇 来源:校友工作处 时间:2017-06-05 15:52

1992年,孙建华从我校建筑学专业毕业。此后的25年间,他始终活跃在设计行业的最前沿。

2008年,孙建华主持设计的深圳东部华侨城瀑布酒店(以下简称“瀑布酒店”)荣获“2008亚洲最佳主题度假酒店”。2011年,他的另一作品印象·中国莲和瀑布酒店同时应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馆之邀,代表当代中国设计在意大利罗马MAXXI国家美术馆展出。

如今的孙建华,在执着设计、不懈创新之外,还将精力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公益事业,发起成立了华人设计界第一个公益基金会,以期协助推动我国设计教育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雪夜的饺子、盛夏的图 设计之路的浪漫与残酷

1988年,18岁的杭州少年孙建华只身一人北上求学,来到大工建筑系建筑专业,“五六岁时见过父亲画建筑图纸,萌生了最初的兴趣”,一路北上是他的追梦征程。

作为当年的热门专业,学霸云集的班级和“师徒式”相处的师生关系都让多年之后的孙建华再忆起时仍感慨不已,那些年的故事也如竹筒倒豆子般娓娓而来。

“入学后的第一个元旦,老师组织我们一起包饺子跨年。”将教室里的书本画纸一收,制图板上的铅笔橡皮硫酸纸一拿,这就是个餐厅后厨和就地取材的面板。全班同学分工明确地买菜、和面、拌馅儿、擀皮儿、包饺子,从未吃过饺子的孙建华在这儿学会了包饺子。等到饺子包完,夜幕已经降临,四个同学一组,抬着摆满饺子的制图板从教室走到山上礼堂后的教师宿舍煮饺子。“走出教室才发现,下雪了!”回忆起这一幕,孙建华目光悠远、神色动容,连语气都不由得缥缈了许多,“我们一路踏雪笑闹而去,青春、恩师、同窗、合作……这一幕,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这就是设计本身!”多年之后,早已成名成家的孙建华这样评价记忆深处的元旦饺子。团队协作、精密分工,这是设计绕不开的理性,而雪夜踏歌前行的浪漫和唯美又是一个优秀建筑师必备的想象力。

“同一个制图板,冬天是包饺子的面板,夏天就是魔鬼训练的案板。”孙建华口中的“魔鬼训练”是大一下学期时,老师对他们的制图训练——15天手工绘制一张古典建筑测绘图。

盛夏时节,班里所有同学都趴在制图板上,一笔一笔、一格一格地画着。不许用针管笔,要用一种蘸墨水的鸭嘴笔,这对制图者的手头功夫要求极高,“你得保证不滴墨,线条平稳。”15天里,任何一点儿偏差,哪怕是汗水不经意地滴落,都是功亏一篑的灾难。“不管完成了多少,一旦出错就可能重新再来。但老师的交图时间不变,延一分钟都不行。”老师收图时随手带把刀,遇到没完成的, 就直接将完成的部分切下来,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张图本身并无价值,但我希望这15天里对你们的所有磨砺能有用处。”多年之后,孙建华再忆起恩师的教诲,他不得不承认,那无数个“15天”里磨练出他对时间的把控、对细节的追求、对压力的承担,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的基础。

在大众的想象中,设计师总是浪漫、唯美、高冷又不食人间烟火的,慧眼一看便能条分缕析,素手一勾便是一座经典豪庭。“作为一个优秀设计师,这些都是必备素质。”为具备这些素质,耀眼的光环背后是无数个看书、画图、观察、测量、一笔一笔勾勒未来的日夜, 这是设计师的浪漫与艰辛,唯美和枯燥。

瀑布酒店、印象·中国莲 设计师的荣耀和波折

如果说枯燥和艰辛是成为设计师的必经之路,那好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则是一名设计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1997年,已经主持设计了不少成功作品的孙建华毅然辞职,筹备、创立ATENO天诺国际设计公司,“我想做更专业、更纯粹的设计”,这是他设计师的抉择与坚守。

2011年中意建交50周年之际,孙建华的瀑布酒店和印象·中国莲两个项目应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馆邀请,与王澍、马岩松、刘家琨、朱锫、蔡国强、扎哈·哈迪德、库哈斯、山本理显等十几位中外知名建筑师及艺术家的作品代表当代中国设计在意大利罗马MAXXI国家美术馆展出。

瀑布酒店坐落于深圳东部华侨城最美海岸线和梧桐山森林氧库之间,酒店隐藏在宽近300米,高达70米大瀑布的山体中。2007年,看完项目选址,孙建华难以压制自己心头的冲动:“终于有机会做一个不一样的酒店!”在他之前,深圳华侨城集团已经邀请了多个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孙建华团队在短短30天里深入考察了瀑布和山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方案,甚至大胆地修改和颠覆了业主的任务书,打造出以“水”为元素的主题酒店,利用水的流动概念,将很多不规则的空间融合起来。正是因为这种创新手法,使原建筑在空间上存在的零碎、不规则等缺陷最终变成该酒店最有特色的部分。无论外观还是室内都呈现出独特的形象。

当占地9.8平方公里的深圳东部华侨城全面开业时,瀑布酒店作为标志性项目被隆重推出。

在孙建华的设计生涯中,并不是每一个惊艳创意都被浇筑成了建筑,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最终落成的创意和凝结于背后的心血,孙建华每每提起都难掩遗憾和失落。

“印象·中国莲是我迄今最大的遗憾。”早在2011年,尚未动土的印象·中国莲设计概念就在意大利罗马MAXXI国家美术馆参与展出。这是孙建华设计路上的骄傲,也是他设计理念的新起点。

“印象·中国莲是我对自己、对设计未来方向的探索。”孙建华尝试用更写意的方式表达他的东方情怀,“摒弃现有的模式化符号,注重东方文化中秩序、穿透、借景等更深层文化的表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研究,孙建华在2010年完成印象·中国莲的概念。该作品当即在业界引发轰动,并入选中意建交50周年国际设计展。

遗憾的是,印象·中国莲项目在后期营建时因项目选址等客观原因被迫搁置了。沉寂多年之后,去年年底才出现峰回路转之迹,另一个城市了解到该项目概念,有意将其实施出来。

“遗憾会有、挫败感也会有,但更多的还是乐观的心理准备。”孙建华笑道,毕竟历史上每一个重要建筑背后都有着不只一个荡气回肠、曲折离奇的故事,“波折和反复也是设计的一部分”。

创基金 设计大师的担当与传承

2014年,在个人设计和公司经营都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之时,孙建华携手两岸三地其他9位著名设计师共同发起成立了创想公益基金会,这是华人设计界第一个公益基金会。

“创基金以求创新、助创业、共创未来为使命,特别设有教育、发展及交流委员会,希望能够协助推动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这是孙建华设计大师的担当与胸怀。

创基金的公益项目分为资助型和运营型两大类。孙建华亲自策划负责的创想论坛和创想学堂均属于运营类项目。“中国设计创想论坛是邀请设计大咖演讲、圆桌讨论;创想学堂则是资助年轻设计师走出国门,开拓眼界。同时,我们也在中国的偏远地区创办创想学堂,力求提高孩子们的美学教育。”

“忘年之交台湾李武彦老先生是我重要的人生导师。”九十年代初,正是在李武彦的建议和帮助下,孙建华第一次前往欧洲游学,站在教科书上的建筑对面,踩着脚下千年前的青砖石瓦,孙建华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此后的米兰理工学院学习和无数次往返中欧之间的交流和思考,莫不以此为开端,这也是孙建华策划创想学院的初衷。

目前,创基金已经在杭州、上海连续举办了两届创想论坛,将知名设计师、设计传媒总编以及一些设计艺术名校的负责人都请来参加圆桌论坛。“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设计界的现状与未来。他们要交流、要碰撞、要头脑风暴,要保证中国的设计水准一直发展。”面向未来,孙建华将目光投向了更年轻的设计师和孩子们,从2014年开始,创基金每年资助10名年轻设计师出国游学,每年资助10所创想学堂,切实提高孩子们的美学教育。

“不管多忙,我们10位理事始终坚持每两个月开一次理事会。每人对自己负责的部分都必须做到亲力亲为,有始有终。”创立之初,每位理事捐赠50万元。目前,创基金的筹资金额已从最初的500万增至2000多万元,每年对社会、设计教育项目的资助金额达500多万元。

从懵懂学子到设计大师,从ATENO天诺国际设计公司创始人到创基金理事,孙建华从设计师出发,做过设计,搞过经营,做过管理,倾心公益,当被问及未来,谈及归处,他淡淡一笑:“回归本心,做且只做一名设计师。”这是孙建华18岁时的梦想,30年跋山涉水穿越红尘,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深处最初的梦想。


【校友档案】

孙建华,ATENO天诺国际设计机构创办人、设计总监。1988年—1992年,就读于我校建筑系建筑学专业。2008年受邀担任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评委主席;2014年组织创办了“首届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周”,并策划发起了国内第一个设计艺术“场外展”,2015年担任第二届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周设计艺术“场外展”发起人、策展人;2014年,与其他九位来自两岸三地的设计师共同创立中国设计界第一个私募设计公益基金会——创基金,致力于资助设计教育,推动学术研究,帮扶设计人才,激励创新拓展,支持业界交流,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理事长、亚太酒店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副主任、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中国校友会米兰会发起人之一;其设计的深圳东部华侨城瀑布酒店荣获“2008亚洲最佳主题度假酒店”大奖;2014年,获评“中国室内设计十大影响力人物”;2015年,获“中国设计年度人物”称号。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