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校友之声 > 正文

【大工人物·校友篇】王凤海:商之大者 为国为民

作者:朱志伟 金小渝 关思慧 来源:校友工作处 时间:2017-05-22 17:08

34年前,王凤海从内蒙古呼和浩特来到大工,像无数大工人一样,年轻的他胸怀满腔报国热血,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34年后,王凤海见证了中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全过程,他也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总经理,执掌帅印。

一路走来,从化工骄子到期货精英,任时光流转,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践行着对理想的承诺。

有梦想的大工人

“我特别想做工程师!学好知识建设国家!所以我高考时第一志愿就报了大工!”在八十年代,这句朴实的话语曾是无数大工人的梦想,王凤海也不例外。1983年,成绩优异的他如愿进入我校化学工程专业学习,这一学就是七年。

1990年,王凤海硕士毕业,进入大连开发区的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工作,成为了向往已久的“工程师”,凭借在母校学到的扎实本领,他很快成为管理200多人的车间主任,负责该公司的专利产品的生产。九十年代初期,外企待遇优渥,王凤海也成为了同龄人眼中艳羡的对象。虽如愿成为了工程师,可“志向报国”的承诺却压得他有点透不过气来。

“是的,自己过得不错,可这辈子就这么过了么?当初的梦想难道就越来越远么?”夜深人静里,这样的念头不时浮现在王凤海的心头。199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即将成立,中国期货市场初现雏形,这个消息就像一枚夜空里的照明弹,再一次唤起了王凤海对梦想的追逐,对投身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的决心,王凤海热血沸腾。但这个全新的领域,对学化工出身的他来说却并非易事。“大工人最不怕学习”,王凤海激励自己。他马上开始参加为期两个月的行业培训,白天上班,晚上上课,通宵达旦。尽管非常辛苦,他却乐在其中。两个月后,他从培训班里一众专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化工骄子正式踏上了期货道路。

既然选择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从知名外企到初创公司的普通员工,薪水从每月2000元降至700元,从90平免费精装宿舍到月租300元的简易房,王凤海的生活出现了太大的落差,然而这一切却未能阻止他前行的脚步。他刻苦钻研,踏实工作,先后在大商所担任综合部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也见证了大商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鲜有人知到国内首屈一指的蜕变。

用王凤海自己的话说,他一直在挑战,挑战梦想,也挑战自己,直至今日。他笑着说:“我还盖过大楼呢!”他指的是大商所现在的办公大楼——期货大厦。“盖大楼,我是纯外行!”但“外行”王凤海在工作面前从不推诿、在挑战面前从不退缩,他在各个环节都请来了多家国内外权威机构论证、把关。在整个工期中,从写报告、招标、设计、组织施工到搬迁,王凤海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环节。他曾为了工程,连续70多天没有在家里吃过饭;甚至还在施工期间因病摘除了胆囊,短暂的休息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2010年9月,这栋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高达20多万平方米的大楼终于落成了。“剪彩当天,我一直仰着头,生怕一低头,眼泪就掉下来了。”多年之后再回想,王凤海依然情绪激动。“这是我的心血,也是大工人在挑战面前的精益求精、止于至善。”近年来,王凤海在与年轻校友的分享中也多次这样说。“最感谢母校教会了我成长的本领,如果将来母校有需要,一定义不容辞。”

有志气的中国人

中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在国际许多大宗产品的定价上中国并没有话语权。这是期货市场长久以来的弊端,也成为王凤海心头解不开的疙瘩。

“不能受制于人”,王凤海暗下决心,并准备在铁矿石期货上突破发力。铁矿石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品种,是原油进口量的三倍左右,铁矿石价格波动较大,国内钢铁行业饱受其害。而中国,却始终没有铁矿石定价权,它的国际价格是根据普氏指数进行定价,普氏指数是用短期、小样本量的贸易量推算一段时间的贸易定价,长期由外国把持。2013年,王凤海主持推出铁矿石期货,通过买卖交易及联合市场上各方力量,形成了公开、连续、没有暗箱操作并且极具公信力的铁矿石交易价格,现已逐渐发展为行业标准,打破了以普氏指数定价的国际铁矿石行业潜规则。

然而这项成果的实现之路却并不平坦。做期货要标准化,而铁矿石是自然属性的物品,要把铁矿石标准化很难,王凤海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亲自带领员工到钢厂实地交流,与钢铁协会反复沟通,组织行业交流会,普及期货知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

大商所铁矿石期货自2013年上市以来,成交量规模不断增长,运行稳健有序,在发挥市场功能、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铁矿石期货成交量达3.42亿手,占大商所期货成交总量的22%,成为大商所第二大交易品种,有力推动了交易所市场结构的完善。去年铁矿石期货在金属类品种交易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二名,促进了大商所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我们有更大的目标,通过铁矿石期货国际化,实现铁矿石国际定价就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来定!”这个目标得到了国家财政部、外管局、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铁矿石期货也一举成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发光的宏大壮举!

有情怀的期货人

王凤海是商业精英,可他的目光从来不只驻足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习总书记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这是党的号召,也是党员王凤海心里的责任。

他深知,农民耕种劳作向来是“看天吃饭”,收入极其不稳定。如何用期货市场的力量帮农民规避风险,是他长久以来思索的重点。他深入调研发现,中国的农产品保险并没有价格险,以至于农民在遇到丰收不增收的情况时无计可施,而过去国家为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要定价收购粮食,也一定程度导致国家粮食结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大商所创造性地发起了“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即保险公司和期货市场合作,用期货市场的价格来设计一种价格险出售给农民,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之后,通过期货公司购买期货产品,期货公司再把风险反馈到期货市场里,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把农民的风险转化到了期货市场中,保障农民的收入。

这项新举措在2014年、2015年试点中取得了好成果,2016年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同年,大商所深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安徽等5个省区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涉及玉米、大豆现货20万吨,为4158个农户提供价格保险服务,共理赔482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

2017年,大商所将继续投入4000万用于“期货+保险”试点。“继续加强一线监管,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为保险产品开发提供更为合理的价格,继续为产业企业提供权威价格参考及套期保值服务;加快推进新工具、新品种上市;做好老品种维护;完善‘保险+期货’试点分布,因地制宜,推动试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服务好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这是王凤海对2017年“保险+期货”服务“三农”的整体部署,也是他立足东北大地,对中国农业大国未来发展的深切思考和关注。

在王凤海看来,用期货为中国发展和民族进步服务,用期货让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是他最大的心愿和永不改变的初心。带着一个大工人的民族责任感,王凤海必将在波谲云涌的金融市场上奋力前行,越战越勇!


【校友档案】

王凤海,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1983年-1987年,本科就读于我校化学工程专业;1987年-1990年,硕士就读于我校化学工程专业。1993年加盟大连商品交易所至今,先后担任综合部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大连商品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并由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的四家期货交易所之一,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期货交易所;2015年大商所成交量在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中排名第8位,全国第1位;2014年以来大商所创新性地开展了“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为解决国家粮食补贴问题寻求新的方式和途径,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被写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二五”期间,大商所向大连市缴纳税收46.44亿元,为大连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08年开始连续八年荣获“大连市金融创新奖”。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