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到2016年,这是高原和刘惠涛长达23年的婚龄。
从相识、相知到相伴,时光带我们到远方;从校服到婚纱,不负时光也不负你。他们在“连理”相遇,在“连理”结缘,同是1986级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校友,梦想和爱情就像一对翅膀,让高原和刘惠涛既相依相偎,又展翅高飞。
遇见你 最好的青春
1986年,高原和刘惠涛同时考入我校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原大连工学院化工学院),高原读有机化学专业,刘惠涛读环境工程专业。“虽然专业不一样,但我们有很多大课是一起上的。”一起上大课的两年里,聪慧漂亮的刘惠涛吸引了高原的注意,“她连续两年都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这是高原对刘惠涛最初的爱慕,“现在听起来好像很奇怪,因为一个女孩子学习好而喜欢人家,可在当时真的就是这样。”
大三刚开学,刘惠涛在学院做报告,介绍学习经验。坐在台下的高原心情有些复杂,“都在一个班里上课,为什么人家能上台作报告,我就只能在台下听?她作报告的桌子还是我搬的呢!”报告结束后的周末,高原鼓起勇气找到刘惠涛,约她上自习,请她帮忙监督自己。“大概过了半年多,我们就慢慢发展成恋人了。”时隔近30年,再提起这段朦胧岁月,高原的声音里依然透着温和的喜悦和明朗的幸福。
成为恋人后,刘惠涛对高原学习的监督就更尽心尽力了。她经常叫上高原一起上自习,为了“防止”他逃避学习,刘惠涛通常占靠墙边的座位,高原坐在里边,她坐在外边。“这样我就不好意思总出去了。”在刘惠涛的用心监督下,高原大三大四时的学习成绩明显比前两年好。
“一路走来,我太太始终在学习上胜我一筹,在她的带动下,我只能不断追赶。”刘惠涛2000年博士毕业,2002年从台湾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高原2003年博士毕业,2005年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所博士后出站。
至此,高原终于“追上”了刘惠涛。
陪伴你 风雨同舟
大学毕业,是高原与刘惠涛人生的第一个分岔路口。高原被分配到兰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刘惠涛被保送在大工继续读研。“她不顾领导和老师劝阻,毅然放弃保送,跟我来到兰州。”这让高原感动不已,并在此后的28年里始终烙在心上,每每提及都记忆犹新。
爱情就是你向我走出第一步,我便陪你走到最后。这是那个纯真年代里童话一样的经历。
从1988年到1993年,恋爱5年后,高原和刘惠涛登记结婚了。“我们的登记日期很有意思。决定登记之后,我们俩偏巧不是她有事,就是我有事,好不容易有一天下午都有空,我们赶紧跑到民政局,领到结婚证一看,1993年3月3日,还是个星期三。”高原谈起这段趣事仍忍不住哈哈大笑。
结婚后,爱情的甜蜜浪漫渐渐归于平和,家庭的责任和温情变得越来越重要。两人在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住在筒子楼里,卫生间和水房都是公用的。“一间房子,在门外放液化气罐做饭,在公共水房刷锅洗菜。像很多电视剧演的那样。”高原坦言,“这在那个年代是很普遍的情况,大多年轻人都这样。”虽然条件艰苦,但生活很快乐。
2000年,高原一边在兰州大学任教,一边在职攻读兰州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儿子高天阳刚上幼儿园,出于学业深造的需要,2001年刘惠涛想去台湾中山大学化学所攻读博士后。高原二话没说就揽下了照顾家庭的重任,让太太放心去学习,家就交给他了。
分居海峡两岸的日子,高原和儿子最期待的就是周末,除了放假,这还是爷俩每周一次与刘惠涛的通话时间。“打给台湾的电话卡一般有两种面值,100块和50块,分别能打1小时和半小时。”高原和儿子每周都打光一张电话卡,“打到卡里没钱,电话挂断。”高原算算,那时几乎每月工资的四分之一都用来打电话了。
远在台湾的刘惠涛也牵挂着丈夫和儿子,“学霸”特质再次显现,原本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刘惠涛仅用了一年就完成,顺利出站。
现同为烟台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的高原和刘惠涛回首一路同行的28年,困难、坎坷在所难免,“因为受到同样的高等教育,我们在大工形成了相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让我们在面对婚姻里难题时依然保有难得的默契,任何时候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那些所谓的困难也就都过去了。”这是高原和刘惠涛特有的大工智慧。
工二代 大工基因的承袭与传递
2001年尚且抱着电话与妈妈童言童语的高天阳,在2013年高考之后,也来到了大工。
“天阳考大工,受到我和太太很大的影响。”高考成绩出来后,在高原和刘惠涛的参谋下,高天阳填报了6所学校,其中,大工排在第一个。“大工是我和太太教育的启蒙、事业的起点,就算除去母校情结,在我看来,大工的工科也绝对排在国内前五。”
“我对大工是有期待的。”从小到大,在父母口中听到太多大工,大工的教室、大工的老师、大工的学习氛围、大工的陈年往事,童年时期就吊起了高天阳对大工的兴趣,考来大工,将自己的大学时光交付给父母的母校,他坦言:“这是我的幸运。”
高天阳的大工生活既有母亲的聪慧好学、又有父亲的好动实践,拿奖学金、参加科创竞赛、参与校园活动、担任学生干部,他的大学四年充实而高效。“学习是首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在这之外,我喜欢尝试新事物,找寻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2015年,刚刚升入大三的高天阳被评为“校优秀学生标兵”。
目前,正读大四的高天阳已被保送入清华大学,正珍惜他最后一年的大工求学时光。“读大学后,我跟爸妈多了很多大工话题。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是一二九街的原化工学院,我特意跑去过。”
此外,父母最关心的依然是学习,“大工教育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严谨、勤勉、低调的学风却是从未变过的。”让高原欣慰的是,自己和太太始终引以为傲的大工基因在儿子高天阳身上也开始凸显,“希望他去到清华之后依然保持大工人的优良品质,提升自己,也为大工争光。”
从大工学子到大工学子的家长,从大工连理到大工之家,在漫长的岁月里,看着一家三口大工人渐渐打上大工烙印,不同的大工记忆,相似的大工基因,一样的母校情怀。
编后:
大连理工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能拍出“连理”照的高校,当青春韶华遇见蓬勃向上的大工,这便是最好的“连理”;当纯真爱恋遇见浪漫唯美的大工,这便是最美的“连理”。从学业到事业,从情人路到人生路,从山上礼堂到结婚殿堂,一对对大工伉俪,在学生时代同携手,在人生路上共甘苦,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奋斗的精神、卓越的能力诠释“连理”,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血脉传承。
记者自今日起将带您陆续走进不同的大工连理,看他们在互敬、互爱、互助的人生旅途中,与不忘初心的梦想“连理”,与臻于至善的品格“连理”,与追求卓越的勤奋“连理”,让我们一同感受,他们携手向前走过的“连理”之路。
本栏目长期征集新闻线索:
如果您是大工连理,或者您身边有大工连理,而您或TA的故事又恰好可以被分享,那就速速联系我们吧!
您可以发送邮件至alumni@dlut.edu.cn或拨打电话0411-84706759,将您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人物联系方式提供给我们,线索一经采纳,我们将专访新闻人物,刊登出他们的故事,给更多大工人以温暖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