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审核评估】中国青年报:大连理工大学构建双创教育新生态

作者:本报记者 迟洪江 通讯员 姚璐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时间:2017-09-28 11:25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7-09/27/nw.D110000zgqnb_20170927_4-03.htm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与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双创”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议投入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

作为全国高校中较早开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大连理工大学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时监测体征健康数据、及时预警突发疾病的手环;移动眼部控制鼠标方向、微笑代替点击的“眼控鼠标”;消耗一度电、行驶百公里的“环保节能个人小电车”……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产品,都来自于大连理工学生的发明创造。

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主渠道

大连理工建校之初就确立了“教与学统一”“学与用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学方针,在以钱令希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的倡导下,学校大力开展以突出创新实践为特色的创新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分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跨院系成立教改小组,开展“三小一环”(小专题、小调查、小发明,并纳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改革实践,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协会等学生科技组织,搞起课外科技活动。

到90年代中期,该校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开办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类系列课程,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可以取得学分。

2000年,国家教育部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相关规定,中心顺势而为,在创新教育基础上引入创业教育概念,在大连软件园设立“学子创业园”创业基地,帮助在校生创业。2000届毕业生顾大伟就是在这阵春风吹拂下,迈出了创业第一步。他成立了大连正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赢得一家公司500万元人民币风险投资。同年,开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列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在校生创新创业意识显著提升。

在2003年成立的“大学生创新院”基础上,该校于2007年成立独立的二级学院——创新实验学院, 2015年,该学院更名为创新创业学院,学校出台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郭东明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林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学校基于“三创”(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的理念,建设四个平台,探索“创意激发、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兴趣+”创意激发平台旨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以工社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沙龙等活动,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碰撞,唤醒学生好奇心,形成全校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促进创新人才成长。“课程+”能力训练平台已逐步形成了全面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包括5门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通识基础必修课程,30门面向有创新创业兴趣学生的个性化选修课程,100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100门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的专业示范课程。“项目+”创客教育平台指设立工作坊,以项目为导向,倡导“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创”,鼓励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作品。“产品+”创业孵化平台以π空间为载体,以产品为导向,设立产品孵化基地,邀请校外导师、企业家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把作品变成产品。

校企协同育人 课堂教育和创业实战无缝衔接

创新创业学院作为该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共开设人型机器人、智能车、“互联网+”等17个班。这里的学生从属不同的学部、学院,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打破常规思维束缚,热爱动手实验操作,热衷头脑风暴。

90后2016级硕士研究生高大量聊起创新创业,显得轻车熟路,“我从本科时就在创新实践班学习,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高大量说,“本科时就开始做一些有趣的创新尝试,真正做的成熟的是关于小猪位置定位、健康数据监测的‘一个都不能少’项目。这个项目从想法到实施、再到最后投放市场,做了很多轮调整,经历了由科研到比赛、由比赛到创业的过程。”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吴振宇说:“在这里,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单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做些小发明、小创造或者是跟老师做科研等,而是立足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而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验。”

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并规定每门创业课程要聘请1名创业导师课堂授课,此外,学校还聘请一批成功的创业者作为“驻地导师”。

一直以来,学校积极寻求与国内各行各业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内最具实力的大学生职前培训机构、神州泰岳旗下的控股公司北京神州泰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在内的行业领军企业。

不拘一格培养创客

为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制定创新创业学生认定标准,鼓励条件成熟的在校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对于休学创业的学生,在原学习年限的基础上再延长两年。

2013级硕士研究生牟中强便是休学创业的学生代表之一。此前,牟中强和他的团队负责完成的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六足仿生搜救机器人”收获了良好的反响,伴随着激光窃听器、脑电波测试系统、远程家居安全机器人等一个个高科技产品的诞生,年轻的团队成员不仅满足于对科技的追求,更深深意识到这些科研成果不应止步于样品或者论文,而更应该产品化、商业化,惠及更多的消费者,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于是他们便有了“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从一个仅仅在实验室做科研的学生开始谋求改变,踏上了通过创业实现梦想的征程。

凭借“风力摆控制系统”一举荣获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最高奖项“瑞萨杯”的高元龙,在谈起加入机电创新实践班的经历时,一向腼腆的他显得颇有几分“得意”。“我的创新圆梦之旅是从旁听开始的。”高元龙说。据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兼指导教师吴振宇介绍,机电班招生时,高元龙并没有被录取,但这小伙子有股不服输的执著劲儿,开课后他不请自来旁听了两周。看他如此坚定,后经学院同意破格吸收他入班。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助力创业项目孵化

学校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创办“兴趣+”俱乐部,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举办“创新创业年会”,通过科技科普作品竞赛、优秀作品展、科普传播社会实践、科技学术讲座、科技论坛等活动,在全校营造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创新创业之花开满理工园。开展“企业行”、“模拟职场”等活动,让学生走进企业,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运作模式。

除此之外,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为牵引,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竞赛和校内选拔赛,努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提升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打造学校“攀登杯”科技竞赛和大连理工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活动品牌,每年两项赛事参赛作品数800多件、参与人次近6000,已成为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的科技盛宴。

为了解决学生创新实践场地紧缺的问题,学校提供了创业孵化基地、π空间等共2000余平方米的场地供学生创业企业无偿使用,每年投入100万元创业引导资金,实行免收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等优惠政策,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应运而生。一个68700多平方米的大连理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一期工程计划于2017年12月竣工,届时全校大学生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

(《中国青年报》2017-09-27 03版:共青视点)

责任编辑:龙海波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