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大工往事 > 正文

【红色基因】一位老党员老教授的五十年水利人生

——记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李彦硕教授

作者:王晶华 敖梦远 来源:建设工程学部 时间:2017-07-13 15:43

李彦硕,1933年5月生,汉族,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1950年考入大连工学院土木系,1954年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水电站研究室主任,东北水力发电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等学校水电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连理工大学老教授学会及老科协副理事长,《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力发电分册)》副主编。接受水利部邀请担任三峡水电站厂房设计审查和《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修编专家组成员。主讲“水力机械”、“水电站建筑物”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协助指导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43篇,主持完成龙羊峡、安康、岩滩、五强溪、二滩、天生桥一级、水口和三峡等工程的水电站的厂房、进水塔、坝上拦污栅框架和升船机承重塔柱等结构的生产科研项目20项(科研报告39本),出版《水电站建筑物的振动》和《水电站建筑物结构分析》(董毓新、李彦硕合著)等著作8部(部分为合著)。

建校之初来大工 二十入党倍光荣

李彦硕1933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矿务局所属开平镇马家沟矿区,父亲是马矿开滦小学教师。1950年,李彦硕从开滦高中毕业,在北京参加东北高校联合招生考试,按第一志愿被大连工学院土木系录取。8月下旬,他首次离家,先到北京,再乘大连工学院统一包乘的专列,经两天一夜来到大连。9月1日开学,他被编入土木系七班学习。从此大连工学院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入学时,该班分为港工、建筑两个专业。李彦硕从小喜欢建筑,报名上了建筑专业。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院系调整,中央决定他们年级54人全部改学水利工程专业。由于学习成绩优良,在任小组长、材料力学课代表、学习委员工作期间认真负责,1953年初,李彦硕被同学选为大班班长。1952年起,土木系建立了党总支,开始发展学生党员。经本人申请,党组织教育培养,并经全面审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李彦硕于1953年6月9日光荣地被批准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年,他刚满20周岁,成为土木系年龄最小的党员。

1953年,土木系进行全面教学改革,李彦硕所在班级是改革的实践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1953年7月,他们班54名同学首次到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北京市西北永定河官厅山峡内官厅水库工地进行生产实习,思想上、业务上收获巨大,特别是在了解到几代农民遭受到永定河洪水泛滥的惨痛灾难后,同学们坚定了为水利事业贡献一生的信念。回校后,他们收到工地领导给他们发来的喜报:“你们走后,永定河发生了历史上第二大洪水,但被官厅水库给拦蓄了,下游北京、天津,安然无恙。”他们看了喜报非常高兴,总结了实习的收获,上报水利部,得到肯定,立即推广到全国水利院校。这次实习给李彦硕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5年7月1日,他把手中唯一一张当年在官厅水库实习时,10名同学和12名技术工人师傅在溢洪道开挖现场的黑白老照片捐赠给了学校档案馆,可见他对这次实习感情之深。巧的是2017年6月9日,校档案馆以“红色基因,档案见证”为题,将多幅历史照片在档案馆门前展出,其中就有这张照片。李彦硕教授到校园散步时,看到这幅巨大的照片,67年前老同学清晰熟悉的面孔正向他微笑。他凝视很久,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1952年,李彦硕所在班级在新来的范家鼎副教授的带领下,到凌水河新校舍北山进行地形测量实习。毕业前,在王众托老师(1951年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来校任教,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带领下到丰满水电站指导毕业实习。这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道路,使李彦硕和同学们获益匪浅。

1953年9月,哈工大苏联水能利用专家带领他指导的水能利用研究班和苏联港工专家先后来到大工土木系。为了发挥外籍专家的指导作用,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将他们班又一分为三,即水能、水工和港工三个班,李彦硕被安排在水能班任团支书。在1954年毕业分配工作后,各班留下一半学生补作和上述研究班一样要求的毕业设计,分别总结了经验,使他们班成为全国最早进行毕业设计的班级,全面完成了工程师的训练。毕业前夕,他们班有11名同志入党,同在土木系三、四年级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是土木系学生第一届党支部。

李彦硕在党亲手创办的大连工学院成长,在红色基因影响和培育下长成,开始了他50余年的水利人生。

教书育人五十载 工作服从党安排

1954年毕业后,国家分配李彦硕教授留校任教。系领导安排承担下一届五个班学生《水轮机》课程的授课任务。从1954年走上讲台开始,到2004年以副主编名义完成并出版《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力发电分册)》巨著,他整整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勤奋工作了50年。

1955年6月,教育部在大连工学院召开全国水利院校领导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水工专业全国教学计划,系领导请林皋和李彦硕参加具体编制工作。会后领导又派他去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进修。在北京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参加了新安江、以礼河水电站的水能设计和水轮机选择等工作,看了很多水电站的说明书和图纸,特别是以党员身份看到了苏联专家为丰满水电站扩建所作的保密的366号设计,扩大了眼界,收获颇丰。

1956年春节过后,李彦硕回校。工作之余,他就如何改进水能设计使之更好地适合我国中部和南方河流修建水电站水库调节的问题,连续写了三篇文章,刊登在《水力发电》上,在全国水能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水力发电》杂志聘他为特约通讯员。同年,我国大三峡高坝方案(回水将淹没到重庆)上马热在全国开始热烈讨论。李彦硕教授代表教研室写了题为《我们在长江流域规划座谈会上谈到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并以特约通讯员名义,发表在《水力发电》1957年第一期。60年过去了,现在看来他们当时的观点是正确的。

1956届水工专业毕业设计完全是按照全国统一教学计划完成的,即全面完成了工程师的训练。毕业设计答辩时,聘请清华大学张光斗教授作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彦硕作秘书。张光斗教授对水利系的毕业设计和毕业生质量给予了很高评价。

从1956年起,李彦硕教授连续10年指导了水工专业的毕业设计,其中有五年党组织还安排他作半脱产学生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为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5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淮河上游石漫滩水库和驻马店市上游板桥水库地区,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后来有人研究是极限暴雨,两座大型水库库满漫坝,土坝垮塌,造成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惨重损失,京汉铁路严重冲垮停运。水利部紧急动员全国高校办“水库控制运用培训班”,责令大工土木系负责东北三省的办班任务。系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彦硕。他带领3名教师,胜利完成了半年的培训任务。通过办班,他还和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王本德合作,出版了《水库控制运用》培训班全国通用教材。

李彦硕水利人生的特点就是工作服从党安排。文革前组织上让他作过系科研秘书;文革中组织让他作过第一届学员的级主任;文革后又安排他作过第一届研究生班的班主任。但组织始终给了他一个“底线”,就是“半脱产”,这就要求他必将成就一个勤奋的水利人生。他衷心感谢党的培养与安排。晚年在他的一首《我的水利人生》的长诗中,最后一句就是“永念大工育我情”!

尊师爱生友谊深 伯乐助人常在心

李彦硕教授性格开朗,多才多艺,平易近人,助人为乐,从他20岁作班干部开始,就在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声誉,在五、六十年代校友师生聚会上常有传诵。

上面讲过,李彦硕毕业前,党组织安排他到水能班作团支书,他积极开展工作。毕业分配留校后,他受大连工学院团委指派,到大连俄专(部队院校)给全体同学作《如何向三好迈进》的报告,受到同学们的称赞。他开展团支部工作生动多样。比如,有一位同学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李彦硕找他谈话后发现他从小有演杂技(顶脸盆转)和变魔术的特长,于是李彦硕就找了两三个同学,课余时间一起向他学习,学成后和他一起在全系表演,到大伙房实习时又给全体职工表演。慢慢地,他有了笑容,话也多了,合群了。总之,性格开朗多了,毕业时愉快走上工作岗位。

水61届一位广东籍校友,1957年反右时曾犯过“错误”,但较轻,认识较好,因此未受处分,随班学习直到毕业,并参加全国统一分配。30年后,1991年12月16日,当他看了水61届第一次团聚会的照片后,给李彦硕教授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李老师,我在留在学校等待分配时,是您多方面做工作,从已分配到广州的五个名额中调整出一个名额,让我得以回到家乡工作。三十年来我内心无时不在感谢您对我的帮助。”2009年大工60周年校庆时,这位校友的一个同学曾和李彦硕教授谈起这件事。李彦硕说:“这只是一个好心的老师应当做的事。对他当时的困难处境,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和鼓励。我早就忘了,没想到影响了他的一生。”

1958年教育大革命时期,学校将学生独自系统完成的毕业设计改为师生一起参加真实的工程设计(通称“真刀真枪的设计”),1962年又恢复了必须本人独立完成的毕业设计。李彦硕教授指导了水62级队的8名学生。由于设计更真实地结合我国实际资料,指导教师又有三年参加真刀真枪设计的经验,这届学生的设计质量较高,涌现了很多拔尖人才,王本德就是其中的一个。遗憾的是这届毕业分配名额全是到基层水库做管理工作,王本德家在大连,被分配到抚顺大伙房水库管理局。1976年,王本德代表大伙房水库来大连工学院参加辽宁省“水库控制运用”培训班,和李老师14年未见,畅谈之余,李彦硕教授发现大伙房水库的洪水调度有着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储备,又得知他们单位是水利部管理司的先进典型。培训班结束后,他和王本德商量一起到水利部水管司建议以大连工学院和大伙房水库工程管理局署名,合编一本《水库控制运用》全国培训教材。水管司牛处长立即表示同意,并联系了水利出版社给予出版。从此两人开始了合作。这本书的出版对全国水库运用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经过这次合作,加上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李彦硕教授的推荐和联系,终于在1979年把王本德调回土木系。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他如虎添翼,很快成为土木系水资源学科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十几年来为我国60多座水库完成了水库防洪调度的系统软件设计,在国内有较高的威信。2003年,王本德教授团队完成的“全国水库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工程”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5月,“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大会在北京召开。土木系正式代表是宋彧浙老教授,因他当时脚痛,系领导派李彦硕去照顾。想参加这次大会的人非常多,皆被拒之门外。巧的是李彦硕教授遇到的大会秘书处工作人员是水63届的一位校友,师生友谊深,他给李老师办了列席代表证,并送给李老师全套三峡工程资料和两本精美画册,在会议期间每天按时给李老师送各组讨论发言的简报,总共一百多份。这次大会对李彦硕教授影响极大,他决心为三峡贡献力量。为了对三峡工程各种建筑物都能进行电算,回校后他接了二滩进水塔的任务。可以说,如果李彦硕教授在这次大会被拒之门外,就没有五年后他在三峡升船机塔柱“七五”攻关项目的中标,更没有以后三峡的八项横向科研任务,他将会遗憾终生。师生友谊深,给他带来了珍贵的回报。

生产科研二十冬 《规范》《攻关》两成功

1980年,水利系成立了水电站研究室,李彦硕任副主任。这一年他晋升为副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他首次承接了水电站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的龙羊峡厂房抗震任务。设计院对该成果非常满意。厂房建成后也经受住了青海省两次地震的考验。他的第一个研究生的论文就是结合此任务完成的。

1982年他又接到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的来函,委托他们研究室做“安康水电站进水口拦污栅支承结构的抗震试验”。任务完成后,设计院来函对李彦硕教授等人的工作提出高度赞扬,同时表示,在大坝整体模型上进行的拦污栅支承结构抗震试验在国内属首次进行,李老师等人的工作填补了这方面空白,很有意义。

1984年11月,水电站西北院聘请李彦硕编写《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中的抗震设计专题。经过两次专家开会审查,最后于1987年6月在黄山水利局召开全国会议审查并通过了送审稿,1990年由水电出版社发行实施。2000年水利部修订该《规范》,又聘请李彦硕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原《规范》中,李彦硕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没有改变。

1988年11月,水利部组织了三峡升船机“七五”重大科技攻关全国招标,五年来他为二滩水电站进水塔编的动、静程序和科研成果发挥了作用,于是代表学校去投标,最后中标 “三峡升船机承重塔柱的静、动态及结构稳定与温度应力分析的电算程序研制与实验”项目。三峡升船机可以在30分钟内实现一次快速升降,承船箱可承载一条具有820个客位3000吨的客货轮,它与平衡重的总重量23000吨,全部由1米厚的混凝土薄壁组合高筒柱承担,最大提升高度113米,其规模和技术要求都超过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任何一座升船机。两年中,他们的课题小组(还有两名实验工程师和他88级的硕士生)共提出四本中间报告,并于1991年1月提交了总报告。水利部组织国内专家鉴定,提出的评价是:该成果体现了研制者在编制大型结构软件程序上的独创性,具有相当大的工作量,我们认为本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1990年-1996年,他又为长江水利委员会完成升船机塔柱的两项“八五”攻关子题和八项横向科研任务,全部按时完成,为大连理工大学赢得了声誉。1990年6月16日三峡设计枢纽处给学校来函表示感谢。

李彦硕1987年晋升教授。1990年,校研究生院曾请李彦硕教授填表,准备作为博士生导师上报教育部审批。当时他在水电站研究室已协助该室的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研究室还给了他一个内部名分——博士生副导师。而水工研究室此时尚无博导,于是他把名额让给了水工研究室一位年长的教授,该教授获批成为博导后,招收博士生,做出了很多贡献。李彦硕教授继续协助研究室指导博士生,直到退休。他顾全大局、甘为人梯之举令人敬佩。

1996年初,已经退休的李彦硕被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两次特别邀请到北京,作为专家组成员审查了三峡水电站厂房结构强度、刚度和抗震专题。1998年9月,国家教委科技发展中心聘请李彦硕为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为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的“三峡水电站进水口的水力优化及其选型”科研项目进行了鉴定。

从1980年到2000年共20年的时间里,他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主持完成了龙羊峡、安康、岩滩、二滩、五强溪、天生桥一级、水口和三峡等工程的水电站厂房、坝上进水口拦污栅刚架、升船机塔柱等结构的生产科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共20项,科研报告39本,成果全部被采用,经济效益显著。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8篇获奖,出版专著(部分合著)8部。这些,都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退休十年不停歇 壮心不已有所为

李彦硕教授的夫人因病1993年按时退休,他自己于1995年退休。退休后的8年,他和夫人仍奋战在科研前线。特别是去杭州接受华东院福建水口升船机的任务,李彦硕用三峡“七五”攻关程序同样的方法为设计室完成两本选型和动、静内力计算的《咨询报告》,并把源程序送给他们,只要求对方支付了三万元的出差和电算费。2007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李彦硕教授为他们感到高兴,更为他的科研理论再次得到实践的检验而自豪。水口升船机开工三年后,上级检查发现塔柱楼板过薄,可能与电机共振,勒令休工。李彦硕及夫人第二次去杭州送交紧急任务论证“楼板共振”的《报告》是他苦战10天完成的。他巧妙地修改支座,得到了楼板三阶自振频率与振型,与电机干扰频率校核结果,不会共振。成果汇报后,工地很快复工。到2017年止,水口升船机已正常运行14年,为福建省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后来,李彦硕教授将“七五”攻关中大量用电算算得的非线性温度场薄壁高塔柱的温度应力,研究改成用等效线性温度场计算薄壁高塔柱的温度应力公式计算,写成《薄壁板壳塔柱结构温度应力的精简计算》,和夫人一起到南京参加学术会议,获得优秀论文奖,发表在《水利水电技术》上。

退休后,1996年,他参加了校老教授合唱团。开始他担任过指挥,后来他参加大合唱、小合唱,还吹小笛给男女生二重唱伴奏、伴舞。1998年,他随团去无锡参加“全国夕阳红”歌咏比赛,赛后浏览了太湖风光,真是“一路观光一路歌,众多观众围观贺,返连船上甲板夜,小型联欢同船乐。”李彦硕做到了老有所乐。

1999年5月22日晚,在庆祝校庆50周年时,他们老教授合唱团在主楼广场演出了《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四部混声大合唱,再现了50年前曾轰动全校的机械系学生演出的校园歌曲的辉煌。

2001年,李彦硕教授夫人因病仙逝,他痛不欲生。为了他钟爱的水利事业,他强忍悲痛,振作精神,以副主编的名义完成了《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力发电分册)》这本巨著。

2007年以来,学校和学院多次邀请李彦硕教授为校(院)60周年纪念书籍撰写回忆文章,相关文章分别刊登在《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志》、《甲子抒怀》等书中。2012年,在“走近老教授,追寻大工记忆”活动中,他应学生记者之约,口述了《不平凡的大工土木系》,在学校新闻网发表。2009年学校60年校(院)庆典礼上,他指挥土木水利学院40名老教师演唱诗歌联唱——淮河两岸鲜花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校(院)庆后,李彦硕教授得了一场大病,眩晕住院,初愈后,耳聋耳鸣。此后他就很少出外活动。他开始回忆一生唱过的歌,找不到歌本的歌他就自己回忆曲谱、歌词写出,2015年他完成了《彦硕一生唱过的歌》300首。

2016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他和同班老同学王惟诚共同回忆了65年前在大连工学院土木系二年级时一起唱过的歌“光荣属于中国共产党”。建设工程学部在庆祝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给退休教师每人一份,引发了老教师们共同的回忆。

2016年,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建设工程学部党委邀请李彦硕教授为部分教师党员讲授《弘扬土木水利人精神,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特别党课,李彦硕教授用两小时讲述了他的经历,激励大家为水利事业、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最后,他幸福地向在座的党员说:“2013年,学校离退休教职工党委给我颁发了《光荣入党60年》荣誉证书,并为我戴上大红花,照相留念。这是我一生中最高的荣誉。我没有辜负党的培养与教育,我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与会党员深受感动和鼓舞,激动地和这位老党员、老教授合影留念。

如今,李彦硕教授年事已高,听力也不大灵敏,但他仍在为学部、学校的事情发挥余热,为学部捐赠具有重要阅读和参考价值的科研史料,担任《百卉含英——建设工程学部发展史》编撰顾问,一次次修改书稿,一次次往返于家中和学校,和学部领导沟通图书编写事宜,认真投入,不辞辛苦。李彦硕教授用实际行动,让后辈们感受到老一辈大工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

李彦硕教授一生质朴无华,他将责任扛在肩上,谨记作为党员的义务与责任,用学识为祖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用奉献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回答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和一名优秀党员”的人生课题。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