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凌轩评】让立德树人引领校园文化风尚 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新发展

作者:吕东光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时间:2017-09-18 08:08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在9月8日下午召开了两个大会: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先进集体和优秀教师;2017年秋季全校干部大会,对2017年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对新学期工作进行部署。王寒松书记的讲话、郭东明校长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号召全校教职工:“以立德树人为天职,做好学生引路人”,“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效,切实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开创学校发展新境界”。

两个大会都是年年按着惯例召开的大会,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两个大会,学校经历了中央专项巡视的检验,即将迎来国家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国家发展正在驶向未来发展新航程。观照历史、现实与未来,大工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王寒松书记的讲话、郭东明校长的报告,站在历史与时代发展的高度,从大工面临的考验与一流大学建设竞相发展的态势出发,从大工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应有的担当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之迫切性入理,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履行“四个服务”、做好“四个相统一”、争当“四有好老师”与深刻理解教育的“四个回归”、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来强调;总的概括起来其核心要旨在于两大方面——立德树人,一流大学建设。

立德树人与一流大学建设相辅相成,其思想逻辑一以贯之。教师只有履行好“立德树人”的天职,才能实现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只有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全才,中国的一流大学才能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腾飞提供源源不竭的支撑动力;只有为学生树立起为国家崛起民族振兴而努力成才的远大理想,中国的一流大学才能具有中国气派、“中国范式”。所谓“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物中有德、德要驭物。“德”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只有“神”在,中国的一流大学才能区别于斯坦福、哈佛、耶鲁,成为具有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那一个”。

为此,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要形神兼备。从“形”上讲,“德”的教化不仅要体现在思想理念的灌输、熏陶上,而且要成为引领校园的文化风尚,让“立德树人”成为立体式的全方位的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中,体现文化的高度,文化的宽度和文化的广度。

文化的高度,就是要着眼大德、立公德,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之德。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发展无不带有其所处时代的国家印记和民族性格,而且“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答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大工作为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近70年的文化发展积淀证明,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断奋进的历史,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同向而行,与国家目标同步而进,大工所传承的红色基因也必将在一流大学建设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写下鲜明的精神标识,打磨出深刻的文化烙印。

要让立德树人引领文化风尚,推动一流大学建设,我们不仅要学会“怎么看”,还要弄清“怎么干”。我们要加强党的领导,将落实高校思政会精神与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紧密结合,突出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本的人才理念,一流大学一流本科的办学理念,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在聚焦一流学科特色发展,探索人才培养多措并举的深化改革中,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

文化的宽度,就是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让立德树人的文化风尚覆盖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一流大学建设的全过程,让广大教职员工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使命之所在,是教育工作者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的试金石。表彰大会上,2016年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者朱方伟教授,2016年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亢战教授,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张硕,他们的发言,无不阐释着这样的道理: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昭示着教师的职业良知体现在既要做“经师”、也要成为“人师”的使命自觉上。

为此,对于“轻德育、轻思政、轻教学”的问题,我们要从强化制度和评价导向上着手解决,要透过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和整改实践认真审视我们自己,在贯彻中央精神彻底性上,在议大事、谋大事、抓落实的能力上,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和参与党的建设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

文化的广度,就是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拓展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要有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担当和责任意识。适应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工科”教育,我们首先要有与世界一流对标的勇气和追赶意识。我校主动接受教育部组织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考”就是典型例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尤为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并把这一要求具化到学生掌握一个工程项目或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要解决这些方面的影响,并且理解应该承担的责任。不仅考查学生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道德和从事工程活动的法律法规和环保安全意识,即关注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职业素质,强调的是全方位、全员化的培养;为此,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监督、教学达成评价、教师考核等,实施了全方位改革,目前成为通过专业认证全国最多的高校。

也就是说对标世界一流,我们不仅要从学科、专业所单纯涉猎的知识体系、科研领域来比较,而且还要站在社会意识、国家意识和人类意识的高度,从培养又红又专的“全人”来出发和落脚;否则,培养出来的很可能就是“危险品”。因此,一流大学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固本工程,是回归人才培养的根本,不忘初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的过程;是回应国家重大战略、挑战国际学术科技前沿,服务经济社会重大转型,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过程。

千帆竞技,百舸争流。承载着兴校强国的伟大使命,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开始了由“集结号”迈向“冲锋号”的全新历史阶段。对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两方面,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在创新发展解决“怎么看”、“怎么办”中,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保障,将深化巡视整改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强大的政治动力,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标准,不遗余力、砥砺前行,为切实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龙海波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