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孙昌璞院士做客“大珩讲坛”谈量子力学的诠释与量子技术

作者:徐立昕 来源:物理学院 时间:2017-12-05 14:38

11月30日上午,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教授应邀做客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大珩讲坛”,以《量子力学的诠释与量子技术》为题,在主楼一阶与师生展开学术交流,反响热烈。讲座由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徐立昕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前,物理学院赵纪军院长向孙昌璞院士颁发“大珩讲坛”荣誉主讲聘书。

孙昌璞院士首先为大家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与多世界诠释,接着介绍了量子技术1.0、2.0、3.0版本,指出量子力学理解的正确性对量子技术的重要性。孙院士对此作了深入的阐述,澄清了对粒子通讯、量子计算机的一些错误的理解。随后,孙昌璞院士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介绍了计算过程热耗散极限的朗道原理和信息处理的物理极限,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违背极其重要性,并讲述了包括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换的量子效应、鸟类迁徙的量子指南针、量子陀螺等惯性导航新技术等生命过程和国防技术领域的应用。

孙昌璞院士的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兴趣,并与在场的师生积极互动。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师生意犹未尽,围拢在孙昌璞院士周围继续讨论。

主讲人简介:

孙昌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1984年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1992年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师大教授和中科院理论所研究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人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和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孙昌璞院士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及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用10000余次,h因子54。他有不少工作得到国际认可,如q-变形玻色子工作是国际上本领域开创性工作之一,《科学》杂志评述中国科学发展也提及了该工作。他预言的量子临界系统动力学不稳定效应和人工循环原子结构得到德国等多个实验小组证实。他还研究了低维纳米结构中单光子的传输和探测,探索生命过程中的量子相干效应,如人工光合作用和生物迁徙的量子指南针。最近,孙昌璞院士正通过具体实践,积极探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基础研究互动的新模式。

“大珩讲坛”简介:

“大珩讲坛”是物理学院自2014年启动的精品讲座活动,每年邀请一位物理学界杰出人士来访我校,面向师生开展高水平报告活动。自启动以来,“大珩讲坛”先后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成会明,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召集人李建刚,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刘玉鑫等名家学者来校。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